感谢提醒,我再次梳理一下阅读过的书籍给我的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
源于今天的阅读内容《不要等孩子成绩不好,才开始重视阅读》,表面看起来这个逻辑关系就是一个劝解,不要等什么事情来不及时候才去做某件事,通常情况这件事情都是需要提前做在前面的,否则容易后悔,常常听到说“世间没有后悔药”这样的说法。
大有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感受。
也有一种感受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看笑话之嫌疑。
但是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孩子成绩不好这一个后遗症提醒给我们的。
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阅读来填充。能明显感觉底气不足的时候自己更容易紧张,最近半年来通过阅读专业的、非专业的书籍,内心丰盈了很多,说话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思路虽然依然发散,但是能够触摸到对方的感兴趣的地方。
作为家长,亲子阅读的活动,没有规划或者是系统的安排,一段时间内进行得风生水起,孩子晚上睡觉前读书没有尽兴半情不愿地关灯,有一段时间睡前准备活动时间没有协调好,总是说时间太晚了需要休息就错过了读书的时间。
经过一些契机,一位朋友突然提起来哪本书,我们想到,“哦,原来家里的这本书好久多没有读过了。”然后兴致勃勃开始新的阅读行程。
看着我们不够系统地阅读了一段时间,孩子还是能给我惊喜的,一次我听到说,“妈妈我爱你,从现在到你过去小的时候那么远。”这个穿越山海,跨过时空的描述。一方面来自于故事给她的想象力,一方面来自于孩子用心感悟。
阅读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起作用的时间太慢了。就像我们所说的百年树人一样的见效需要在若干年以后,多半儿是因为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影响了急于求成、立刻见到推胎换骨的改变的这个社会,这个需要即可反馈的下意识判断。
阅读对于成绩的提升,是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关系。阅读不仅仅是成绩的促进作用,现在就不谈成绩,仅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阅读绘本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有一套书《大象巴巴的一家》是因为介绍中提到领导力的培养才入了我的书柜。生活行为规范,我想到有一本小小的书名《听妈妈的话》,虽然提到的都是熟悉的小动物,读完之后每次提起来那只小动物,好像我们的习惯就有了一个秘密语言一样有效果。一次看过《小猫钓鱼》经典电影之后,提到小猫咪钓鱼的时候捉蜻蜓,看着写作业时候的小动作提起来捉蜻蜓,孩子就知道在提醒她要专心。我就认为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教育的便利,自己做事情也需要专注一些才成。
阅读丰富我们的视野。
可以通过课堂中的感受来说明,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候,描述性定义分析之后,大家会有懵懂的认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感受出来如何描述单调性。比如说理论性比较强的书籍,是因为见到的案例不够具体,所以我们啃读的过程中需要用自己的实际情况丰富理论的内涵。而案例类型的内容阅读就会对理论理解更轻松一些。当然我阅读数目比较少,还没有足够支撑自己的理由。
郝老师提到第二套大纲,我联想到阅读的材料像是丰富了我们的视野,相当于我们盯着那个未知的一厘米为半径的黑洞去看什么都没有明白,把它放在一张A4纸的范围中去观察,更容易看出来问题的实质。这个A4纸的范围就是我们能往后移动的距离,使得视野开阔的程度,也就是说学习的“智力背景”。实现的过程需要通过阅读更多的材料内容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