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被温柔对待
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重温也好,走不出也罢,只要接触到,依然《悲伤逆流成河》。
看完这个电影我承认只要一想到依然心痛如绞压抑不已。跟别的悲伤主题剧相比,这部电影真的深深揪着我,更严格说,它就像个勾子一般穿刺过我的心脏死死勾住,难以拔出。可能就因为它所反映出的东西太贴切生活了,太贴切校园生活,太贴切青少年生活,太贴切90后的生活。是的,就是大人们嘴里常说的“这批90后”。
没错,我是一个90后,96年的姑娘。无非刻意划90后的重点,只是我觉得这些令人痛心的校园现象似乎是在90后时代被放大化,逐渐才被引起重视。所以身为90后的我,第一次看完《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真的嚎啕大哭,心口痛得似乎爆裂,特别是在电影结束后那些现实中校园时期的受伤者的采访和最后公布全国各省青少年保护机构的电话号码时,真的泣不成声。只听见心里颤抖的声音:“终于…终于……”以致后面只要我一想到剧情或者看到相关讯息仍然溢满悲伤不能自控。
你们一定会好奇,我青春校园时期到底遭遇了什么,让我有如此敏感甚至看似矫作的反应。是的,这会使我想起初中时期,但,我并没有遭遇过校园霸凌事件。之所以痛苦不已,是因为那时候我无时无刻都在亲眼目睹这些事件,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如此清晰,这些回忆,它们就像一个个麻木的行人在高速路过我身旁,磕碰我的身体,使我无法前进。
说实话,我读书时霸凌事件因频繁,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导致学生们的日常化和麻木感甚至荣誉感。是的荣誉感。青春期的孩子因为非常时期有着叛逆心理,似小大人一般,冲动不计后果,对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纯然不知,却能因为当一个所谓的“坏学生”而有面子,跟别人与众不同,有着“全校园我最霸”的称号,而得到荣誉感,满足他们自己的自尊心。大人们总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导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骄纵难教,特别是新一批的这些90后。是啊,90后是一个新时代的转折点,打破常规、特立独行、天马行空……等等都能形容无误,就因为80后时期的社会风气兴许依然保守些,到了90后时期开始大胆创新不惧世俗眼光各种新事物放大化似乎营造出了新社会风气,二者相撞,必定产生火花。但如若仅围绕校园霸凌这一事件,以上所说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越来越骄纵就密切相关了。
按这件事来说,学生便可以分成三类学生。第一类,家里经济富裕且父母时常能够陪伴子女时刻关切孩子成绩和校园生活,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生活无忧。第二类,家里经济富裕或者小康水平,但父母因为要赚钱不在家里不能够陪伴子女无法参与孩子校园生活,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充裕的零花钱用。第三类,家里经济状况较差或者父母的职业相比之下并不光彩或讨喜,对于孩子无陪伴亦无经济满足,甚至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时常吵架。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所谓“坏学生”的比例应是1:5:7。社会的进步不得不迫使很多家长们开始注重孩子的起跑线,有了攀比皆不想输,从而在拼搏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孩子,更甚者影响了夫妻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睦,致使叛逆期的孩子们憎恶厌倦且逃避疏远,在他们心里慢慢潜移默化,生出负面情绪与观点去伤害他人而不自知,受害者何其无辜。
殴打、嘲笑、谩骂、鄙视、孤立、指点、栽赃、破坏、偷抢甚至未婚先孕,你能想象,我初中时期身边时刻充斥着这些恶势力吗?有人会说了,那你一定是个坏学生了,好学生才不会知道这些事情。恰恰相反,我不仅是个好学生,还是学生干部,算个小学霸了吧。之所以说这个,是要证明这些事情的普遍性,人人皆知,人人皆习以为常,无关什么学生,坏境的渲染,让我们不得不接受。当我还是五年级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十几个别校高中生拿着两米多的大长刀来殴打我校六年级的一个学长,拳脚相加后的鼻青脸肿手脚骨折就在我跟前一米处打出五米开外又踹回来再踢出去来回几趟,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近二十个穿着成套校服的学生在做着打杀之事。随后上了初中,每周五学生们就聚集打架的“打架日”;看见隔壁班的一个女同学捂着左边红肿的脸蛋哭着从校门外走进来;看见停放自行车的角落里三个人围着一个瘦弱男生将他书包里的东西肆意倒出并狠狠摔在他脸上;得知别校的一个学生捅杀了另一个学生只因口角问题;看见恶霸们对那些肥胖或外貌欠缺的同学们恶语相向并孤立嘲讽背后指指点点等等,这些回忆因这部电影在我心里更加清晰,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心痛不已。都说青春期美好,却也不愿意回去了。
电影里有句女主的话:“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电影结尾的真人受害者采访一男生说:“我可以不计较,但是我不会原谅,我到现在还没有勇气,真正的去面对它。”
真正的心伤伤及了灵魂、人格,可能伴随一生直至生命结束,多么心痛的事情。这个电影对我的影响兴许是持续性的,它像个警钟,容不得我冷漠相对,无法忘怀,更有的是责任。愿你们生活充满爱,有人爱,不要像我这样只有自己在这里孤独哭泣着打出这些字,陌生人,愿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