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我:“有一段时间大家一直在提倡‘快乐教育’,而最近有一种思潮,有点像是阴谋论,说其实倡导‘快乐教育’是国外上层社会的人实现社会分层的方式:他们是怕大多数平民阶层家庭的孩子赶超他们,所以声称,比如三点多自己的孩子放学了就开心地玩儿。而实际上,国外上层社会家庭里的孩子非常辛苦,放学了要上各种辅导班,非常拼地在学习。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所以咱们国内不要去盲目地追求‘快乐教育’,其实孩子还是需要花时间辛苦学习才能够有成果。您对‘快乐教育’这个事怎么看?”
上面这种观点,我是听说过的。如果光看美国很多上层人士的做法,的确很容易让人想到“快乐教育”是否是一种阴谋。美国有一位很会教育孩子的父亲,就是当今的总统特朗普,他的儿女被教育得都很优秀,而且他为了方便小儿子上学,居然让他留在了纽约,而不是搬家到华盛顿。
比尔·盖茨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曾经在搬家后又搬回到了好学校附近。我女儿的一个同学,父亲曾经是财富500强公司的创始CEO,家里的房子大得不得了,每天晚上却要把自己的孩子们都集中到一个书房里上自习,而且努力把自己几个孩子都培养成高尔夫球高手,大儿子还平了当年老虎伍兹的记录,并且进入了斯坦福读书。
如果你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会得出“快乐教育是阴谋论”的结论。然而,美国也有靠父荫混事的官二代,比如克林顿的女儿、女婿,奥巴马的女儿,小布什的女儿们等等。克林顿的女婿开了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在美国股市不断上涨的前几年,它居然长期大幅亏损,投资人考虑到希拉里可能当总统,不好意思撤资,等到希拉里竞选失败,大家纷纷撤资,该基金公司马上破产关门了。这样的官二代,恐怕难以将父辈的业绩发扬光大了。
对于是否应该快乐地学习,我是这么看的。读书其实是一件颇为辛苦的事情,但是辛苦地学,和不喜欢硬被逼着学完全是两回事。孩子可能学得很辛苦,但是并不等于要让他很痛苦。我自己从高中到大学,学得比很多人辛苦,但是并没有很痛苦。如果感到痛苦,我就不学了。
我父亲曾经和我讲,以我的智力,稍微再努力一点,成绩会更好,但是我觉得那样我会痛苦,因此宁可成绩差一些。当然,我也为我略微差了一点的成绩付出了代价,这些经历我在《大学之路》中介绍过。然而,我不痛苦。直到今天我回想起来,我非常享受高中的生活。
逼着孩子痛苦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你即使让孩子看似成功,他最终也成不了一流的人才。美国音乐界曾经这样评论中国一位非常有名的音乐演奏家。他从小被逼着学乐器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现在貌似功成名就了,但音乐界对他的评价并不高。
评论家们认为,他弹奏的乐器毫无美感可言,因此不过是一个Entertainer(表演者),而不是Artist(艺术家)。为什么呢?因为他小时候学这个乐器学得很痛苦,从小就恨这个乐器。在搞艺术的人看来,不是真正喜欢这个乐器是无法表现音乐的美感的。
在几乎每一个行业中,最成功的那前5%的人,都是因为喜欢,是从兴趣出发。而从利益出发的人,只能做到前20%到前5%之间的一个水平,并不是最好。当然,如果你一定要抬杠说,做到前20%也不错,那我无话可说。
美国上层社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是一点都不少的,孩子读书和参加课外活动可能也会很辛苦,但是他们并不会让孩子很痛苦。辛苦和痛苦是两回事,一定要区分开。所以,我们常说的“快乐教育”是想要避免让孩子学得很“痛苦”,而不是想让孩子不“辛苦”,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偷换概念了。
我自己对孩子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爸爸,虽然我也会对她们发火,但是我从不逼孩子做任何事情。在我看来,作为父母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因此,我对所有人讲,让我做事情只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影响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对于任何人,任何工作,都没有我的孩子重要。
我虽然事情比较多,但是每天一早会自己送孩子上学,路上和她们说话,每年我会带她们出去度假。对于女孩子来讲,父亲的存在会给她们带来安全感,这点是母亲做不到的。另外,在家里,父亲经常陪伴孩子,会让孩子比较大气。
对于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成为好人。我总是和我的孩子讲,“你们是否能上好大学并不重要,关键要成为好孩子”。在我大女儿申请学校时,我对她讲,“只要你是个好孩子,即使上了迪∙安扎学院(De Anza College,我们家附近的一所大专院校,任何人都能进去),爸爸也会爱你的”。对于我的二女儿,她显然不是学校最出众的学生,但是她几乎是同学们中最快乐的。我经常对她讲,不论在学校得了什么坏成绩,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告诉爸爸,就是好孩子。
为什么我那么看重成为好孩子这件事呢?因为我看到太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逼迫孩子做这做那,最后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搞得孩子一直对读书没有兴趣,孩子上了一个好大学就算给家长交了差,最后混一个文凭了事。有的家长逼得孩子非常逆反,后来很不幸福,自己也很后悔。看到这样的家长,我就想,对于每一个孩子,上帝都给予了他们一些天赋,靠着那些天赋,他们应该能过上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敢于“放纵”孩子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相信人类有向善的天性,而每一个孩子也都有好奇的天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在的欲望,让他们自己自觉地去学习进步。
当然,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天赋,需要不断地尝试才能发现。明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