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傅佩荣译文
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已形成和谐最为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这里简单说明“礼”和“乐”在古代的不同作用。 古代指礼重在分,古代之乐重在合,合与和相通。礼作为区分的规定,譬如君臣、父子,先要区分长幼先后,然后找出规范,这个社会才能够维持秩序。而乐是追求心灵上的沟通,音乐让大家情感共融,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礼本来是区分、形成秩序,为什么又说“礼之用,和为贵”呢?因为礼绝不是为区分而区分,秩序出现之后,每个人都知道怎么与人来往,整个社会就能和谐。有子这段话含义深刻,先是有区分,再有秩序,然后是和谐;如果没有秩序,只会乱成一团,毫无章法,就全然违背礼的用意了。
学习心得
傅佩荣老师解析里提到的“先是有区分,再有秩序,然后是和谐。”让我联想到平日的一些关系相处,很有感触。例如和孩子的互动,现在很多提倡放养,如果真的是能做到以一个父母应有的身份去陪伴与支持孩子,顺着其自身的发展而让其自由成长,那确实是很美好的一幅画面。而真实中,往往更多的是借着“放养”的借口而回避作为父母本身需要负担起的自身责任,而对孩子听之任之,撒手不管。
“先是有区分”,区分好各自的位置,父母,就有着其天然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作为一个后到的个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引领与照顾让其适应,摆对相互的位置。而秩序,在这样的关系中,我愿意理解为父母稳固的自己价值观,让孩子在面对关系面对事物面对外界时,不会因为失去核心而显得摸棱两可。若有这样的互动状态,个体的心身和谐就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