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细说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第十二则。
1、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傅佩荣译文
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已形成和谐最为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傅佩荣
这里简单说明“礼”和“乐”在古代的不同作用。
古代指礼重在分,古代之乐重在合,合与和相通。礼作为区分的规定,譬如君臣、父子,先要区分长幼先后,然后找出规范,这个社会才能够维持秩序。而乐是追求心灵上的沟通,音乐让大家情感共融,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礼本来是区分、形成秩序,为什么又说“礼之用,和为贵”呢?因为礼绝不是为区分而区分,秩序出现之后,每个人都知道怎么与人来往,整个社会就能和谐。有子这段话含义深刻,先是有区分,再有秩序,然后是和谐;如果没有秩序,只会乱成一团,毫无章法,就全然违背礼的用意了。
“先王”是指古代帝王,如尧、舜、禹、汤、文、武等;“道”对帝王来说,便是治国之道,引申为治国的作风。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有子说:礼仪的应用,以和为贵。前辈君王的治国之道中,以它为美,不论大事小情都是按照和谐的方法在进行。如果还有不能处理的状况,那是因为知道和为贵而一味追求为和而和,不用礼仪来节制,所以也是不行的。「以和为贵」这种说法大家都不陌生了,出处在这里。这里既强调了「和为贵」的一面,同时更强调了,以和为贵是要和礼仪一起并用的。礼仪代表了规矩和节制,带着严厉的因素;而和代表了一种从容不迫,带着亲和的因素。我们不应该把「和」仅仅认为是不争吵无纷争的表面状态,一味追求「和」。礼」与「和」的并用才是中庸之道。在程子看来,「和」代表的是一种「乐」的精神。「礼」「乐」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4、弘丹学习心得
这一则论语讲的是“礼”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通常用“礼仪”这个词,在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
百度百科关于“礼仪”的定义: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等六大方面。
礼仪是我们待人接物需要遵守的规范。对于个人而言,礼仪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商务场合。礼仪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5、都市隐居人 对《论语》第十二则的理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段话里最常被引用的就是这句“礼之用,和为贵。”不过按照前文的规律,总是做老师的孔子讲一段话,后面几个学生发表学习感言。这一段应该就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学习感言了。那么这段话的重点就应该是: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是用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所以执行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人分出等级来。但是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亲近了。所以在运用礼的时候要注意,礼贵在调和人群中的种种关系,这就是“礼之用,和为贵。”实际上“礼”与“和”的关系,就想阴与阳的关系一样,互为表里,互相支持。所以说“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所推行的道,以追求和的礼为最好,小事大事都可以按照“和”这个方式来处理。
不过一味的追求“和”也不对,也有行不通的时候,那就是知道“和”的可贵而一味追求和,而忘记以“礼”来节制“和”。须知“礼”才是核心,“和”只是运用,是表面功夫。归根结底,用“礼”来区分出贤人之间的等级,亲人之间的亲近程度,那才是“礼”的最终目的,而“和”只是用来调和“礼”可能产生的矛盾的。这就像孔子说的,孝子“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是如果父亲所行是“失道”的,即使父亲还在时也要努力纠正,难道父亲死去了倒要遵守父亲行错的“道”吗?
所以大家在看到“礼之用,和为贵。”的时候,千万别理解成“捣糨糊”,那样就失去了“礼”的本质作用,是不可行的。
应用实例:著名的亚瑟王和圆桌骑士。圆桌就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之间表示“和”的标志。但是一起坐在圆桌上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就没有上下之分了,座位更接近亚瑟王的其实就是被认为地位更高的,这就是他们所必须遵循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