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映半个月了,看完感触很多,很想写点什么,又不知如何下笔。
距离看完又间隔了十多天,谈谈对这部片的理解、与感悟吧。
片子由始至终没有过多拍摄手法,也没有剧情的铺垫,简单真实地在反应生存者现状,是想象中的样子。
看的过程心理很沉重,儿孙满堂养猫的老奶奶、还有那个爱打牌的老奶奶,是为数不多很幸福的二位老人,其他的更多独居、或是大半辈子遭受着旁人异样的眼光,承受着原本不属于他们的罪名度过余生。
让人特别挠心的是提到过去的事情,身处不同位置单独拜访的几位老人,回忆到痛处一致的情绪激动,抑制不住的眼泪捂着脸:不想说了、不想提了,我不舒服。
记者人性的适时停止了采访,不为个人利益和满足大众猎奇而揭开伤疤、撕扯伤口,这便是一种尊重,所以从头至尾也没有引起观影者公愤和当事人痛苦的情节,由衷的感动。
一名90年代开始,试图为这些特殊群体伸张正义的退休工人,后悔的一件事是,由于历时太久,没有让信任他的一些老人看到正义的那天,反倒打扰了老人平静的生活,遭受了许多非议。
后面一位老人也提到,每年都会有前去拜访的记者云云,一直没吐露过心里话,看到此处不免心里泛酸。
其它被触动到的情节:
一位独居逝世的老人,村民给记者说着老人走后的场景,打开着送给他的真丝棉被,说老人从来没用过,记者听后痛苦不已。
一位有老人的养女,有采访的过去才大致知道老人的过去,因为之前一直没说过,街坊邻居都不知道。
一位老人的儿子是日本人走后留下来的,由于身份的特殊,一辈子未娶,遭受了一辈子的非议已经习惯,视频中来看照顾的老人还算不错,老太太食欲很好,吃了一大碗饭。
一位住在养老院,每天拖着椅子挪到铁栅栏门前晒一天太阳,在挪回床边休息,在讲着年轻时组织妇女打鬼子里应外合的故事时,目光依然英朗,身边人翻找着他的60年纪念章怪罪她藏的太深不好找,至此,看的很难受!
面对他们,这么多年的一次次拜访,老人一次次被消费,脱离平静的生活走到人们的视野中,真正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
或许,不打扰才是对老人最好得保护吧。
希望当地政府保护好她们,彻底消除抱有消费老人想法,前去拜访的可耻行为。
和平年代不过七十载,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