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累坏了,忙到24小时都不够用。既要准备暑托的前期工作,还要准备毕业庆典。
昨晚又是十一点半了,我才休息。因为该读的书还没读,该打的卡也还没打。读书、打卡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完。尤其是《教师的使命》的阅读,听完录音打完卡,才会解锁下一节内容,50节内容30天之内必须完成。这种感觉就像面前有座山,我要爬上山顶,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一样。
当然,我也可以“半途而废”,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对选择负责,哪怕风雨兼程。这是我做人的态度。而且,那个“远方”对我很有诱惑,通过读写结合解完锁,又会遇到一个怎样的自己?何况,每天群内还有两百多人一起写。
我一直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还怕与钱打交道,尤其在学校工作中,只要涉及到金钱,总要找到最合理的分配方案。在开暑托会之前,我必须找到它。于是,我就在这种有关利益分配中进行各种推演、预算。在暑托班中,有一项根据班额人数给班主任分管理费。在场的三位都觉得人数多的班,要多分一点。这个逻辑没问题,“多劳多得”嘛。
可是,读完文质老师的“学校文化和战场文化”后,我想到一个“歪理”:人数多的班,可以多分。文质老师说,一旦学校过大或者班级过大,你就会从对个体的关注转向对班级的控制,这种控制就会破坏学校的日常生活。使老师对生命本身就不敏感。教师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粗糙。但是,我们只看到有形的东西,而看不见无形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只看到人数多,管理班级的难度,而看不见人数少恰恰有利于个体孩子心灵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