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回到母亲处,哪能少了我们豫西的名吃——洛宁蒸肉呢?此时,我坐在母亲家的屋门口,对着桌子上香而不腻、滋味悠长的蒸肉出神。
01
结婚这么多年了,每次回娘家,午饭除了饺子就是蒸肉。
母亲是个传统的人,她一直用我们这里祖祖辈辈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和重大节日的必备佳肴来款待她的女儿女婿。
蒸肉做起来复杂,我不想让母亲操劳,她却不听,固执地说只要有她在,午饭就听她安排,不让我们操心。
在母亲近乎“霸道”的拒绝后,我和老公就只能做些剥葱、烧火之类的活儿。
而母亲,切肉片、浸粉条、搅拌、擀面皮、上笼屉、烧火……好一阵忙碌!
四十五分钟左右,蒸肉熟了,母亲招呼我们围桌而坐。这时,席间的欢乐气氛达到高潮,人们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夹起肉和粉条,送到嘴里。
为什么团聚的时候我们都爱吃蒸肉呢?好多年我都不理解。
是因为这是从宋朝起就流传下来的习俗吗?是,但应该不全是!
今天,坐在母亲的门前,望着棉花团似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散步,听着秋风从邻家的葡萄叶间悄悄溜走,我一下子想通了!
对,就是这样!是亲情,是亲情“蒸”服了我们的味蕾,无论是离别还是团聚,无论是寿星生辰还是乔迁之喜,我们都愿意聚在一起,隔着正冒热气的洛宁蒸肉送出自己的祝福!
瞧,那丝丝缕缕的粉条就代表了日日夜夜的思念吧,彼此间的关系多像面和粉条和肉那样,在亲情的加持下早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02
众所周知,洛宁县位于豫西山区,在饮食上多以面食为主。80年代,人们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舍得割点肉改善生活。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曾经只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吃蒸肉。经济条件差一点的,或许只有中秋节才能吃上一顿蒸肉。
上高中了,和同学们交流后我才发现,洛宁有的乡镇端午节要包粽子吃,更惊讶的是我发现有的地方吃的蒸肉里掺杂有胡萝卜和其他蔬菜,据同学说是为了节省猪肉。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倒是喜欢把白蒿或者胡萝卜叶或者香菜根和猪肉、粉条一起蒸着吃的做法。
永远忘不了揭开笼盖后,蔬菜叶子的清香简直可以弥漫好几家的院子,很轻易地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永远也忘不了,揭开笼盖后,那浓浓的肉香,那沁人心脾的葱香,馋得人直流口水!
前几年,为了大力宣传洛宁蒸肉,县里还举办了洛宁蒸肉争霸赛,各个乡镇鼓励村民积极参加,那些在厨房里劳碌了大半辈子的婶娘们做梦也没想到,她们会因为蒸得一手洛宁蒸肉而站到领奖台,像奥运冠军一样接受记者的采访,火遍某音某条某书。
资料显示,2009年10月洛宁蒸肉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2010年2月被选入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
现在的洛宁蒸肉已成了豫西有名的地方小吃。虽然价钱不贵,但请客者也并不失体面。听说现在公务招待的餐桌上第一道热菜竟然是洛宁蒸肉。
许多外地人未到洛宁,就早已闻其名,旅游时必定放下矜持,举起筷子大快朵颐。
在外漂泊的洛宁人,即便吝啬如我,也会在情绪低落时,在网上搜索电子地图,觅得所在城市的“洛宁蒸肉”店,点一小盘朝思暮想的蒸肉,拿起筷子浅浅品尝。
03
在单位,我常常被问洛宁蒸肉的做法。按说,我从小看妈妈蒸肉,结婚后又全程观摩婆婆的做法,应该很有心得。
但是,仔细一想,又不太对,我不知道官方的做法是什么,洛宁蒸肉现在已入非遗名录,是否有特殊标准。
罢了,我还是只分享自家做洛宁蒸肉的方法吧,希望对您有用!
洛宁蒸肉之葵花宝典
1.把上乘的五花肉切成片,用清水洗净;把粉条丢进翻滚的开水锅里先浸一下,等没有硬芯了再捞出控水备用。
2.在切好的猪肉和浸好的粉条上分别倒入适量的甜面酱,用手捋均匀以后,分别放置起来稍醒片刻。
然后加入料酒、姜末、食盐、香油、十三香等调料。大约腌制二十分钟左右。(这都是我家改良后的做法,传统的洛宁蒸肉方法不详)
3.将醒好的猪肉、粉条、大葱放在一个大盆里拌面,先撒少许玉米面,再拌适量白面。一边撒面粉,一边用手搅拌均匀,摊在已经铺好的薄厚适中的面皮儿的箅子上。
4.开水上锅蒸,用旺火催气,直至蒸笼四周流“泪”,然后改小火蒸。四十分钟后,香飘十里的洛宁蒸肉就出笼了!
唉,这做法看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不容易。鉴于肉和粉条的市场价格都不低,我也不舍得练手,那么做洛宁蒸肉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顺便提一句,铺在箅子上的面皮因为汇聚了高温下“肉葱粉条和各种调料的混合物”的精华,所以特别好吃,不要错过啊!
04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台词:最经典的美食来自传承,最诱人的风味来自家乡。
还有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别人抢不走: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里的诗意。
我相信,当各种食材带着家乡的风俗,佐以五味走上餐桌绽放在舌尖,就会在我们的心里种下美好的记忆。
这份美好,将与我们的人生结伴同行,难怪生于这片土地上的我们,都爱洛宁蒸肉——它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用亲情和乡情“蒸”服了我们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