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认知觉醒》怎么读到第三章就没有后续了,弃书了?当然不是。
书早就读完了,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因为看了我的阅读分享也去阅读这本书。
书的第四章,也来到了书的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读书时老师说过,我们与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假借工具达到目的,而动物只有本能。作者在下篇的目录安排是这样的。
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
专注力是提高学习力效率的关键。很多成功的人都说过这个词,比如优秀的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她自认为高度专注让她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非常投入,所以可以高效的完成全A成绩的同时,在运动训练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且去了解过她的人都知道,她不光学习优秀,会滑雪,还能跑马拉松,会弹琴等等各种特长。几乎不能想明白,她到底是如何在20年的生活中完成了那么多的事项。
另外高级的大人物,巴菲特,查理芒格等也都说过自己的成功关键就是专注力。而我觉得原本的本能投入一件事,被现在的社会搞得拥有高强度专注力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比如我在写这篇书稿时,窗外垃圾车的声音提醒我六点十五分了。手机各种app都自动亮屏出现各种新闻。再有我之前也沉迷于刷小视频,当然现在也偶尔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但是小视频的快节奏答案让人们的耐心逐渐减少,我们越来越习惯快速得到答案,同时我们的专注力时长也在被消耗。看似短短的几分钟的小视频也让人不知不觉中虚度了光阴。
第五章——学习力。我自觉得这个章节让我收获颇多,我们大部分人都一直在努力,但为什么没有拿出相应的成绩,其实作者已经给你解答。目标定的太高,内容选择上不贴近自己的能力,概括来说没有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成年后的学习,陪读孩子的这些经历,让我越来越发现,学习中复习巩固和自我体系建立是多么的重要。
不要再沉迷于花多少时间去做这件事,而是应该沉迷我在做这件事上到底跨了多大的一步。以前没有想明白为啥老师喜欢用表格方式来讲语法,现在明白,这就是列举法,对比比较中,我们更能理解不同语法的区别。而列举法的妙处是,当你在表格中填入相近的可比较的语法时,你同时也在给自己一个反馈,被比较的语法是我记住和掌握的。
学习中要不停的总结反馈,不停的给自己正向的反馈。
而今各种学习机构不但总结了很多学习经验方法,更是发明了很多边游戏边学习的机制,一个app你学习内容时犹如游戏闯关,配合课程进度读课文,完成小练习如同过关还可以得到积分奖励等等。这种学习不可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觉得坚持不是一件难事。
学习力中第七节作者说到了休息,这个休息是指主动休息,就如同番茄时钟,为什么要设置成25分钟,因为高效率专注力往往就是25分钟,一年级学习一节课35分钟,5分钟开场过门,25分钟高效知识输入,5分钟放松总结。有经验的老师肯定会这样安排。虽然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上课的时间延长到了55分钟,甚至大学有的讲座一听就是2-3小时,如何能高效的为听课者输出,掌握好专注力节点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提问,讨论,让听众思考,双向提高听课学习的效率。
我们在日常学习安排中,应该做好主动休息这一环节,25分钟高效,5分钟头脑休息整理。再继续。
近两年有一句流行语叫: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我们缺乏的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和情绪力。
别急,一定会有下篇的。下篇继续阅读分享第六,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