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含义大家也都一目了然。然而书上写的也不尽然,恰恰就是这句“人之初 ,性本善”我认为就是错了。
当然不仅仅是写出三字经的王应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我国最早提出类似性本善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孟子。孟子从曾在《孟子·滕文公上》写道“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还在《孟子·尽心上》中写道“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虽然孟子没有明确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概念,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性本善这个雏形是由孟子第一位形成。
其实小时候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下意识会觉得这句话没错的。因为那时自己眼里的世界,师生和谐,父母和蔼,邻居友爱,朋友互助,感觉一切都是挺美好的。可是随着长大,慢慢发现,以前眼里的世界并不是那样的。师生也许不一定和谐,也许和谐的只是送了礼的那部分学生;父母也不一定和蔼,父母也会强加自己的思想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甚至将自己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的也大有人在;而邻居友爱到头来才发现,只不过小时候没手机,大家坐一起才能一起互相聊点八卦罢了,最后更别提什么朋友互助,长大后的朋友,除了出现在酒肉场合上,自己难过伤心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个比一个会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