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的暑假开始了,北京小侄女的密集、远程、连续、压迫式英语恶补宣告启动。当然,我这个自诩略懂诗文的姑父也不能袖手旁观,布置兼讲评几篇汉语习作应是责无旁贷。
上午一个小时的英语强化,已经让进取心不强,紧迫感不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的小朋友厌倦疲乏。因此,我提议休息一下之后穿插半小时的作文解析,也当是换换脑筋。姑姑说那样也好,余下四十分钟左右的课程顺延至下午进行,更能保证效果。
早就心有不悦的小侄女听到这些安排,情绪瞬间临界崩溃的边缘。身边洞察一切的奶奶,立马苦口婆心地展开思想动员:一边灌输“学以致用”的大道理,一边打消“出工不出力”的小心机。
可想而知,随后的写作交流,在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学生时常心不在焉的尴尬情景下草草收场。本想再唠叨几句,鼓励一下,可是望见她愁眉苦脸、不情不愿的可怜相儿,既不忍心,又不满意。此刻已逼近正午,小侄女仍坐在镜头前不肯离去,原来她抱着一丝幻想,希望稀里糊涂地把英语敷衍了事。深谙教学规律的姑姑岂容她小伎俩得逞,与我一唱一和,软硬兼施地轻松摆平了。
哪个孩子天生勤奋刻苦?哪个孩子钟情功课读书?不是很少,而是极少。面对未来学历层次、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多重压力挑战,谁也怠慢不得,谁也认输不起。于是,在现行各学段教育招生考试体制下,稀缺、失衡的优质教学资源必须也只能通过残酷竞争选拔享用,这也是“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困局始终无法破解的死穴。更令人雪上加霜的是,扑朔凶险的境外疫情,让一些原本指望将来出国求学的家长和孩子,无奈掉头扎堆到轰轰烈烈的内卷之中。
因为学习,从“母(父)慈子孝”到“鸡飞狗跳”不过一道题、几句话的工夫;因为学习,家长的含辛茹苦换来的也可能是孩子的抗拒逆反;因为学习,正值妙龄的青少年变得机械麻木,家有儿女的中年人变得焦躁不安。那些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以及那些孩子心目中“别人家的父母”,永远是神一样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这些年,求助报考咨询的分数从600-到200+都有,一部分孩子我还见过聊过。尽管先天的智商差异必须承认,但是名校加持与重金投入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两大变量。没办法,在诸多非智力因素干扰下,同一批孩子的塑造和养成到了成年后自会大相径庭,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付出总有回报。
从近两年全国上下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清理整顿,到教育部专门成立司局常态监管力图长治,这一波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至此绝不是尘埃落定,甚至不敢说告一段落。其背后的初衷、演变与趋向,从不敢妄断和非议。我相信,只要一碗水端平,别藏什么猫腻,新的秩序和规则终会确立,彰显公允,维持正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乐趣与兴致难以为继,耐性和韧性或可摒除怯懦,砥砺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