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的是第26讲《建构教学模式》,王博士在文章中介绍了“三层式学习活动架构”,即将学习活动的设计分成学习流程、学习情节和学习片段三个阶层。王博士还以《如何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文中的“小组研讨创作模式”为例,教我们如何套用三层式学习活动架构来设计教学模式。首先王博士进行了教学片断的分析,接着将分析绘制的表格化为三层式学习活动架构图,再将教学片断依序画成一个个节点,节点间以箭头表示进行顺序,绘制细节化的教学模式图,最后以教学情节作为节点,每一个节点下面画一个说明节点,最终完成“小组研讨创作”的结构式教学模式图。
陈蕾老师在共读中还和我们一起分享了林欣玫老师开发的“预习与复习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学习片段,即预习或复习检测、验证答案和讲解题目。正如陈蕾老师说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可复制性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教学之中。在杭州竞舟小学的同步课堂里,杨晓岚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复习与整理》的课堂上,杨老师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老师发布复习的检测题,学生利用反馈器作答,然后老师查看学生作答的统计图,最后根据学生不同的作答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本文的共读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蕾老师的一句话,“从学生中心的课堂出发,我们在建构模式的时候,不仅要有教学模式,还应该思考的是学习模式。”真正提醒老师从课前的教案准备与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要求关注老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
想起本周陪同黄煌老师去到塘厦中心小学为老师们进行辅导的时候,黄煌老师也向老师们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并介绍了每个模式下采用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让老师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