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读书笔记
读书内容:《大学之路》(吴军著)
今天的心得可能受众会少很多,谈到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关于美国大学。不过,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毕竟现在这世界变化太快,包括我们的想法,说不定一觉睡醒,突然就产生这种需求了呢。
首先扫一下盲,关于大学的衍生史。
雏形
要说大学的雏形,其实在东方,最早莫过于孔子了,他门下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既是传授他们学问,也是他们的人生导师。而在西方,同样也有这样一个先哲,他叫毕达哥拉斯,他到古埃及的法老神庙学习,回到希腊之后,招收了大量门徒,一起读书,一起生活,向弟子们“传道授业解惑”,这就是大学的雏形。
孕育
其后,在西方,有柏拉图创办雅典学院,马其顿建立亚历山大图书馆,与此同时的东方,汉武帝在长安创办太学。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求学和谋生完全没有半点瓜葛。
变调
几个世纪后,东方的中国重新走向统一,隋代开始了科举制度,把以前读书只能是贵族和富家子弟的专属,变成下层人士可以直达天听的绿色且唯一的通道,从此以后,直到现在的几千年里,中国的教育和考试开始紧密结合,又和社会地位、做官、铁饭碗相联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风气下,韩愈做出了流传千古的《劝学》和《师说》,但终究螳臂不能挡车,扭转不了教育求术重于求道的大势。
而在这个时候的西方,随着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欧洲的文化不进反退,进入蒙昧黑暗的中世纪。但天道就是这样,黑暗到了极点便生黎明,现代大学便正是在这样蒙昧黑暗的中世纪中诞生了。
诞生
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下的大学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后来,巴黎大学成立,成为了欧洲两所最著名的有“大学之母”美称的大学。
没错,这两所著名大学就是牛津和剑桥。
也许在今天,我们不觉得巴黎大学怎么样,但说起牛津剑桥,都是无比的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即,然而,这两所顶级名校的确是巴黎大学孕育出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巴黎大学的名气,应该说等于现在所有藤校加起来的总和,因为当时没有一所学校可以和它媲美,各个国家的学子都纷纷涌入求学。后来,英法关系恶化,大量英国学者和学生被赶了回来,这一批人就在一个叫牛津的小镇上聚集办学,也就是诞生了今天举世闻名的牛津大学。
但是,很多学生,青春期嘛,叛逆期嘛,又仗着有知识,常常和牛津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也就是打架,一来二往闹得不可开交,大学也解散了。这批人便又跑到另一处人烟稀少的荒凉城镇继续办学,那便是剑桥。几年之后,经过教会调停,牛津城的风波平息了,一部分学者学生又从剑桥搬回到牛津,从此,牛津和剑桥大学就雄踞了800年。
这个话题可能比较沉闷,接下来我把作者在字里行间提到的美国一些名校的特点整理出来,以供参考。(作者之言,仅供参考,据此择校,后果自负。)
关于课业负担
“学生个人的发展远不止是在学业上,还包括他们如何能从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说得更绝一点,在大学期间,学习课程知识和了解社会同样重要。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成长,大学课程学习的负担不应该太重,比如不应该占到学生时间的2/3以上,最好像耶鲁一样,只有一半左右,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发展。在这一点上,耶鲁大学堪称典范。”
“按照纽曼的理念,学生上课、考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时不给自己设限,这就要求学校给予学生大量自由时间,并且允许学生在课程没有完全学懂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好成绩(否则他们只好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今天,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基本就是如此。在耶鲁甚至有很多本科生讲只有一小半时间花在了读书做功课上,剩下的时间都在搞课外活动,与同学们‘玩’。”
“事实上,今天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及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因为课程和考试都比较难,虽然给予了本科生大量自由时间,很多本科生也只好用来做功课和复习考试了,真正用来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远比哈佛、耶鲁的少。”
感想:耶鲁和哈佛很“好玩”。当然,很多时候,要“玩”好并没有我们以为那么容易,可能比“学”好更困难。
如果说“哈耶”是天堂,“牛剑普”就是地狱啦。
关于选课
“一所好的大学,不应该限制一年级学生选课的自由,不应该限制学生的专业。被称为美国超级五强大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而一些注重教学的大学,比如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威廉学院、卫斯理学院也都是这么做的。不过,‘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大型大学,比如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因为资源有限,人多粥少,在选课上颇受限制,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发展就很难了。另一些大学比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杜克大学,因为专业发展不平衡,虽然在选课上是完全放开的,但是毕竟很多专业的课程数量有限,因此学生容易偏科。”
感想:要想选课自由,还得往大藤走啊(前提是走得进去)。
关于教学
“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它们一直以本科教学见长,教授水平不仅高,而且在教学上尽职尽力。教学设施和各种条件也不错,同时两所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全面,对本科生来讲足够多了。当然,如果再拿这两所大学比较,则麻省理工的条件更好些,但是麻省理工在人文课程上不如普林斯顿全面(因此它允许学生去哈佛选课)。”
“相比之下,很多研究型大学(包括斯坦福)的教授要花很大工夫找经费(不得不做的事情),甚至办公司,在教学上能糊弄就糊弄(虽然那些大学不会公开承认这种现象,也要求教授们避免这种做法,但这是事实),甚至会花钱请讲师来替他们讲课。”
感想:还有这种啊,连斯坦福都掺水了……我竟无言以对。
关于地理位置
“一些大学因为地处城市中心,比如纽约大学,环境嘈杂,让人不容易静下心来读书;另一些大学因为位置太偏僻,比如康奈尔大学,虽然安静,但是学生的生活颇为乏味。这些大学受限于地理位置,使得很多优秀学生不愿意去。相比之下,像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距离工商业发达地区较近,校园又相对独立,读书的氛围就好很多。”
感想:地理位置确实很重要,闹市中心的学校嘈杂而且物价很高,但是距离大公司近的学校,就业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关于专业
“在一般性的通才教育基础上,布朗大学完全做到了因材施教,它为每一个本科生设计独特的课程体系。”“这所大学在科研上并不出色,而且研究生院里既没有商学院,也没有法学院,甚至没有专门的文理学院,居然能每年在美国大学排名中排进前20,靠的就是特殊的本科教育。”
“让学生自行设计专业的还有杜克大学。”
感想:能做到这样的个性化,不得不说,这些大学也蛮拼的。
关于学科
“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南部的杜克大学,都为自己有着发展平衡的学科而自豪。相比之下,耶鲁大学的工程则显得太弱,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和卡内基-梅隆则太偏向理工科(卡内基-梅隆这个问题尤其严重,它甚至没有很强的理科)。哈佛大学其实是一所很平衡的大学,它的工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只是位于麻省理工之侧,以至于招不到最好的工科学生。”
感想:所以仅仅以笼统的排名来定义学校,很片面啊。
关于特长
“加州理工对文艺体育的特长一律不看重,但是看重学生在STEM的比赛成绩。如果申请者能够进入英特尔讲或西门子奖(后者影响力比前者要差一些)的半决赛,或者进入美国数、理、化的奥林匹克训练营,那么被录取虽然不能说是板上钉钉,概率也是相当大。”
“一些注重工程能力的大学很看重学生的创造力特长,比如有位学生读中学时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他的成绩单上有一大堆B,但还是被斯坦福录取了。”
“以前麻省理工比较看重英特尔中学生科技竞赛的获奖成绩,不过这些年它已经转向寻找能直接做产品的学生。”
“总的趋势是,即使是注重理工的大学,也已经越来越不看重各种课程和科技比赛的成绩,而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些偏文科、商科和法律的大学如哈佛,则十分看重学生的演讲特长,格外重视学生的领导能力。当然,演讲或辩论特长也不能靠自己吹嘘,而需要申请者真正代表中学的演讲队或辩论队去参加过比赛并且获得好成绩。”
感想:现在的特长越来越倾向于不是为了特长而特长,而是为了服务社会而特长。
关于经费
首先看看美国研究型大学从政府获得的研究经费(单位:亿美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1,(如果不计入APL的经费则为10)
密西根大学,13
杜克大学,10
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9
麻省理工学院,8.2
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7.3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7.1
耶鲁大学,6.7
西北大学,6.3
加州理工/布朗大学,3.7
普林斯顿,2.9
达特茅斯学院,2.6
再看看2014年美国获得捐赠排前20的大学(单位:亿美元)
哈佛大学,11.6
斯坦福大学,9.29
南加州大学,7.32
西北大学,6.16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6.15
康奈尔大学,5.4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5.29
宾夕法尼亚大学,4.84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4.78
哥伦比亚大学,4.7
纽约大学,4.56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4.45
杜克大学,4.37
密西根大学,4.33
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4.30
芝加哥大学,4.05
斯坦福大学/,9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9
麻省理工学院,3.75
印第安纳大学,3.41
“我之所以花不少篇幅讨论大学的财务问题,是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讲,在选择大学时,一个大学是否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障高等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感想:我很直接的认为,大学的经费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申请难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