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综合实践的含义: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 解析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是使学生置于活生生的现实的(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之中,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程编制(生成)模式。借助综合实践活的的实施,将彻底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两者是基于两种不同课程编制原理产生的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以“教育内容与学习者之关系”为焦点,区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课程
☞第一种课程编制模式——阶梯型
模式:预设具体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能够有效地实现该目标的活动——对照目标借助测验作出评价
优势: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传授大量的知识、技能。
弊端:造成学习者经验过分狭窄、划一,评价也是划一的。
☞第二种课程编制模式——登山型
特征:以重大主题为中心,准备了若干学习的途径。
模式:预设特定的主题——学习者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与逻辑展开探究性活动——表达交流并共享学习成果的活动
优势: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方法,按照自己的速度去登山,可以不断开拓视野,过后还可以回味攀登途中的某种经验。
㈡ 两种课程编制模式基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观
* 阶梯型课程编制是以个人主义、个人竞争的学习心理学为前提的。它把学习单纯地视为“反应的习得”或是“知识的习得”,视为一种线性式的个人知识的积累。轻视了相互学习的社会互协过程。
* 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是以杜威的经验说、维果茨基的活动概念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它关注学习主体与环境的积极对话,提出了以反省性思维为基础的探究学习的概念。这种学习既是建构主体与环境之关系的认知性经验,也是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经验。
* 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打破传统学习观的二元对立:具体与抽象、经验与概念、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的分割,他强调学习乃是学习者同客观事物的对话,同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同自身的对话。
【感悟】我个人认为登山型课程更加适合于现代的学生,它的这种学习观,体现了孩子应有的:活动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让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中学习,感悟和成长!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㈠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编制模式,是同“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相适应的。
英国科学哲学家吉本斯“”从知识生产同现实社会关系”的角度把知识生产分为两种模式。
* 模式Ⅰ——近代型知识生产模式的特点是学科内的、学科社区的、线性的、阶层性的、僵化的。
* 模式Ⅱ——现代型知识生产模式的特点是跨学科的、非线性的、网络式的、平等对话、流动鲜活的。
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就是基于模式Ⅰ的科学主义的产物。
* 分科主义课程的学习存在如下弊端
⑴随着学术与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学内容不断增加,造成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彼此不相关联的各门学科的知识难以整合。
⑵由于学科的逻辑结构优先的课程编制,难以形成合乎学生成长、发展的学习。
⑶学习的评价以显性的知识、理解、技能为对象,忽略了兴趣、爱好、动机、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问题解决力等等隐性学力的掌握。
⑷学习的内容以传统的学术成果为中心,难以同当代的信息、国际环境之类的现代课题对应。
* 日本学者丰田久龟教授指出的:在民众学校的发展史上,把人当“人”的教学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教学往往成为组抑人的生命活力的‘人工窒息机’。
*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立足于这种“整体主义教育”与“一元论哲学”主张张扬人性,强调“德智体”与“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关注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交融,它是基于模式Ⅱ——现代知识生产模式,以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为基础的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㈡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 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
人们的一切认识与表达活动,往往是在感性和表象等的“艺术智慧”能力与知性、概念等的“科学智慧”能力的相互影响之中加深认识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差异在于作为理性认识的科学,构成其思维中心的素材是符号,而对于感性认识的艺术确是声音色彩的物质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习者将兴趣盎然的投身实践,提出问题或者设计创造,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挥“知情意”的作用,在理性、感性、技术各个层面求得提高,达到“智慧的统整”。
* 综合实践活动追求“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
从本质上说,人的学习过程无非就是经验重组的过程。
直接经验:这种经验是一种随处可以切入、随时可以发展的综合性经验,当然,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所组织的是“问题解决学习”。亦即有现实感的问题解决并且形成了学习网络的学习活动。
【感悟】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举的课程结构,我觉得这种结构值得提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统整,还可以将学校知识与生活知识统整,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节 综合时间活动的实践: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强势特征:第一,他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信息化,国际化和高科技的现代社会里,仅仅凭借知识习得中心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培育生存能力。
第二,它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舞台。研究性学习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探究方式应当贯穿于所有综合实践活动乃至学科学习之中。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好奇心,创造力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有助于养成自主态度,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
误区:⒈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取向
⒉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取向
⒊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倾向
☞上述三种取向的根源在与学科中心主义的劣根性。在应试教育的学校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历来注重学科课程,偏重接受性学习。
【感悟】我们既可以根据同“分科学习”完全无关的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根据同“分科学习”交叉重叠的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举,相信可以更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