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被誉为“诗骨”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1、自幼喜欢习武,后来发奋读书
公元659年,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
少年时,陈子昂乐善好施、慷慨任侠、尚武好剑,总期望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建功立业。
他到十七、八岁,还不知道用功读书。后来他因为击剑伤人,才下决心弃武从文,他还立志了要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他谢绝旧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擅长写作,超过他的父亲。
02、两次落榜,碎琴名声大噪
679年,20岁的陈子昂怀着经邦济世、建功立业的情怀辞别故乡,到长安为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他在行旅途中挥笔写下《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他来到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可惜没有考中。
他回到家乡金华山潜心研读,两年“之间,他进步很大,写起文章来像司马相如那样优雅、像子云那样有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但仍然名落孙山。这一天,陈子昂来到古玩市场,看到很多文人雅士聚在一架古琴旁边,不断传来感叹声。
陈子昂赶紧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架使用名贵檀木制作而成的古琴,标价百万,围观者根本买不起。
豪气的陈子昂直接对卖主说,带上你的琴跟我走,我到客栈拿钱给你。大家一下子惊呆了,那眼神一下子聚焦到陈子昂的身上。
陈子昂笑了笑说,他略懂琴音,他叫那些人第二天到客栈,看他表演。
次日,广场聚集了长安城的文人雅士,陈子昂来到这里,看到广场黑压压的观众,激动地弹起了这首《广陵散》。
抑扬顿挫,如同倒海翻江的琴声从百万古琴中涌现了出来,所有人沉浸在这首激动人心的琴音里。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将手中的古琴直接往地上扔,古琴当场摔得粉碎。围观群众惋惜声不断。
他说:“”我是四川射洪陈子昂,几年刻苦读书,经史子集烂熟在心,擅长诗词歌赋。
可是,我奔走于京师,风尘仆仆,却始终未遇伯乐,至今无人知晓。
这把胡琴不过是喝酒助兴的东西,竟然价值百万!难道我陈子昂的作品比这博人一乐的物品还不如吗?
今日,有幸邀请众位读一读我的诗文,这才是我买琴的真正理由!”他从箱子里取出大叠诗词文稿,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人们读了他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对他佩服不已。一招摔琴,让陈子昂一举成名,第二年得中进士。
03、上书被武则天赏识,两次被召见问策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于洛阳驾崩,武则天欲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以《谏灵驾入京书》上书武则天,进行劝阻。
他劝阻武则天不要将高宗灵柩移往长安,不能劳民伤财,要体恤关中地区近几年的饥荒。
谏书并未得到武则天的采纳,唐高宗灵驾仍然西还,归葬于乾陵。但陈子昂对国事的深刻见解得到武则天的赏识,于金华殿召见他。
陈子昂当着武则天之面,慷慨陈述王霸大略的治世良策。
武则天虽然觉得陈子昂有些书生意气,但对他很欣赏,授他麟台正字(秘书省校书郎)
陈子昂在拜麟台正字前,客居旅店时写了《答洛阳主人》诗,显示自己踌躇满志的心情: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在他担任麟台正字的次年,685年十一月,武则天再次召见,让他对国家大政发表意见。
他由此写下《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内容分为出使、牧宰、人机3个部分,上奏武则天,陈子昂此时颇有“贤圣相逢”的心境。
04、出征西北,留下诗篇,上书表
686春,陈子昂第一次从军出征西北,这次出征是为平定突厥仆固始的叛乱。
左补阙乔知之摄侍御史护军,子昂担任其幕僚。他作《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在边关的日子里,陈子昂第一次见到西北的苦寒之地,也亲身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写下《感遇三十八首之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他驰驱西北瀚海,登高放目,思接千古,缅怀前贤,有感而发,写下《感遇三十八首之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回到京城后,向武则天呈上了《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等卓有见地的书表,陈言边塞将领腐败。
05、上《谏雅州讨生羌书》,避免了民族矛盾,受器重
公元687年,武则天准备派兵前往蜀地,开辟山道,从雅州进攻羌族,再征伐吐蕃。
陈子昂不顾个人安危,递上《谏雅州讨生羌书》,列举七条理由,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反对穷兵黩武,
他认为强国必先富民,主张与民休养生息,提倡民族间和睦相处。
谏书议论透辟,情理兼赡,武则天不得不取消这次军事行动,制止了一次民族间不必要的流血。
689年三月,武则天再次召见陈子昂,让他论述为政之要,即对国家政事关键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因此向武则天上《答制问事八条》。包含了“勿用酷刑,整饬官吏,任用贤人,去疑存信,广进言路,论功行赏,息兵安民,抚慰宗室”等八个方面。
武则天看了后,觉得很有道理,深以为然。没过几天,提拔陈子昂为右卫胄曹参军。
06、任右拾遗,直言进谏,拳拳报国心
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在洛阳称帝。陈子昂对武则天的认同和对知遇之恩的感激。
他接连写下《上大周受命颂表》《大周受命颂四章》,为武则天改国号称皇帝唱颂赞歌。
693夏,陈子昂守母丧期满,由蜀中返回洛阳,被武则天擢升为右拾遗,是年陈子昂方35岁。
陈子昂身为谏官,心怀天下,直言敢谏。他在撰写上奏的谏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安人息边、节用爱民、贵德慎刑的政治主张。
武则天当政,为镇压反对派,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上奏《谏用刑书》加以劝谏。
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
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07、写《复仇议状》,平衡法与礼
陈子昂忠心报国,却没有被采纳,唯一采纳的是陈子昂处理一件命案。徐元庆杀了御吏大夫赵师韫一案,让陈子昂名气远扬。
当年赵师韫担任县尉时,徐元庆的父亲因为犯罪被他判了杀头。
为了报父仇,徐元庆隐姓埋名来到一家驿站等着复仇机会。
后来赵师韫升官了,有一次出差来到这个驿站,被徐元庆寻到机会,当即将赵师韫的头砍了。
此案发生后,在朝廷当中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不应对徐元庆治罪,称这是“孝烈”表现。也有人认为,杀人偿命,天公地道。
经过对案情进行仔细分析后,陈子他写了一篇流传至今的《复仇议状》,建议朝廷先按唐律将徐元庆处死,然后再表扬他的孝心。
这个观点从法与礼中间做到了精确的平衡,后来被写入《唐律》。
08、征讨契丹郁郁不得志,以诗寄情
由于陈子昂言论切直,敢于针砭时弊,得罪了许多朝中权贵,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
仅仅一年后,陈子昂因为“逆党”反对武则天而受到株连,蒙冤入狱,一年多后又被赦官复原职。
出狱后,适逢契丹首领李尽忠举兵叛唐,攻陷营州。陈子昂立刻上奏《谢免罪表》,请求随军出征。
公元696年,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随军参谋。
军队开到渔阳,由于指挥不当前军打了败仗,官兵上下一片惊谎。
武攸宜既无韬略又忌贤妒能,陈子昂多次直言急谏并请求率领万人为前驱,武攸宜不仅不采纳他的建议,反将他贬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他一腔忠诚报国之心冷落到了极点。
他带着一身失落,走上了幽州台,吟唱了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写了长期以来仕途失意的苦闷悲哀和政治理想破灭的痛苦。
在深沉的感慨中,寄寓着报国立功的渴望,境界扩大,音调悲壮,感情深沉。
战役结束后,军队返回洛阳,途经泽州(今山西晋城)。这是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的战场。
重过古沙场,陈子昂睹物思人,悲愤交集,不能自抑,奋笔写下五言怀古《登泽州城北楼宴》: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衔酒舞熏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10、辞官回乡,遭陷害,惨死狱中
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
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对他严刑拷打,体弱多病的陈子昂不久死在狱中,时年42岁。
11、文学成就卓著
陈子昂文学成就卓著,他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其内容广阔丰富,包含了作者俯仰宇宙的哲理思考、出入历史的人生感慨、直面现实的批判意识、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
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如《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
陈子昂的散文大都面对现实,直陈政见,表现出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忧国忧民的民主精神,也饱含着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