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 潘文彬老师的《守护天性,让儿童快意表达》讲座收获很深。不知从何时开始,作文被我们弄得很复杂,甚至让我们头疼。好文章须有真性情。可是看看当下孩子的作文,有真性情的文章又有多少呢?翻开孩子的习作,满篇充斥着假、大、空的成人腔。怎样才能让孩子把生活中鬼灵精怪的童言童语转化为书面文字自由流淌呢?特级教师潘文彬在2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在《守护儿童的天性》一书中提出了对儿童习作的独到见解。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作家曹文轩的孩子曾写过一篇关于公鸽子与母鸽子恋爱的故事,描写生动有趣。然而语文老师认为这种故事没有意义,给了孩子一个很低的分数。于是曹文轩自己给了孩子一个 高分表示鼓励。曹文轩觉分享写东西不一定非要瞄着“有意义”,。了瞄着“有意思”潘文彬认为“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习作“有意思”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习作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发现。生活无处不在,儿童眼里的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如果他们能观察到“有意思”的事,主动把事情记录下来,那么“有意思”也就变得“有意义”了。教师应当“蹲下来”,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把习作的着眼点也放在“有意思”上,那么习作范围就会变得宽广,内容也会随之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觉得“有意思”,有写的欲望,那么习作想要“没意思”也难了。
潘文彬指出,“有意思”与“有意义”并不矛盾。提倡“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只是说不应当把“有意义”提得过早、过多、过急。不舍弃“有意思”,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写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