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监考时,我在无意之中,看到一个女孩穿着手工布鞋,红色的平绒鞋面,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色,浅口,系带。我的心不由得温暖起来。
在我们所处的学校,学生们都穿着耐克,阿迪,安踏,李宁之类的运动鞋,穿布鞋的几乎没有,我欣赏这个朴实的孩子,更深深的感觉到她所拥有的幸福,她一定有和我母亲年纪相仿的奶奶或外婆,在阳光下,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密密实实的,做出一双合脚的鞋子。
这样的鞋子,让我不由回到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布鞋的时光里。农闲时,或者在下雨天,将提前整理出的不穿的旧衣服,一件件拆开,去掉衣领,袖口和衣襟上的钮扣后,拾去线头,一片片叠好。待到天气晴好,尤其是夏季,就开始着手抹褙子了。一大早起来,用玉米面和好糊糊,将需要的布一片一片浸入其中,然后一层层贴在闲置的门板上,一般抹四五层即可。在阳光下曝晒,直至干透,再仔细的收起,用塑料纸卷起来,以免受潮。
地里的农活不多了,玉米施过肥了,辣椒地也锄过了,母亲便找来鞋样,让我们一一用脚量过,选择一个合适的尺码,依样在褙子上刻下来,齐茬茬的,一摞摞整放好。接下来,就是更细致的活了,在白布条子上抹上糨子后 ,沿鞋底边缘裹起来后,用针线粗疏的缝在一起,一双一双,整齐划一。鞋底刻好,粘好后,便开始纳鞋底了,用提前拧好的细麻绳,一针一针,一行一行,错落有致的纳过去,在鞋底中心,也就是脚心位置,空出了凌形图案,甚是好看。鞋底终于纳好了,接下来便是鞋帮了,鞋面通常是赶集跟会时扯好的条绒布,粘在抹好的软禙上,依样刻画好,鞋帮用白布条镶边,鞋口一般用黑布条镶边(俗称袡鞋口),鞋帮做好后,便是最后一道工序了:绱鞋。此活更为讲究,用麻绳将鞋帮与鞋底沿边缘一一缝好,讲究针脚要均匀,鞋面要平整,在鞋尖要打几个"褶皱,这样穿着,才算舒服。一双布鞋,就这样艰难的完工了。待到走亲戚时,新鞋子便上脚了,穿上它,走在路上,心里美滋滋的。想来,母亲也是个爱好且讲究的人,如果鞋面是红色条绒的,也就罢了,只做成带有松筋的深口鞋或系带的浅口鞋,若是鞋子是素色的,或黑色或蓝色,她总要在鞋面上绣几朵精致的小花,浅色的,或白色的花瓣,缠绕的滕蔓,一双脚,总是因了这一簇花朵而秀气不少。记得当年上大学时,穿着这样一双精致的鞋子,惹来经济学老师(年约40岁左右的女老师)和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
现在母亲老了,眼睛花了,也不再为我们做鞋了,但她依然闲不下来,又为我们的孩子准备小鞋子了,软底的婴儿鞋,鲜艳的鞋面上,母亲总要绣上老虎等可爱的图案,母亲的一双手,是方圆十里有名的巧手,她绣的老虎栩栩如生,那眉毛,那眼睛,炯炯有神。侄儿小北上次回来,抱住一双橙色的老虎鞋不撒手。
女儿小时候,也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从婴儿,到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她常说外婆做的鞋子不捂脚,舒服!现在女儿已上高中,不再穿布鞋了,但她穿过的布鞋,我都舎不得扔掉,冼净后,用塑料袋装起来,放进鞋盒里。
因为这一层层的鞋底里,一针一线里,都镶嵌着母亲浓浓的爱意,融着母亲点点滴滴的不舍与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