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的解读不仅让我理解了制定「企业战略」的思考方向,也让我从中看到了制定「人生战略」的思考方向,这种变通也正是华杉老师在文中所讲的“所有的理都是一个理,就是儒家说的‘理一分殊,一理万殊’”的理念。
这一节让我明白,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要规划两个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是「企业战略菱形模型」,第二个三角形是「品牌三角形」。如果一开始做企业就能够从构思这两个三角形开始,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其实就已经走在「知胜」的道路了,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长期持续去积累。
关于「企业战略」,首先要先理解「企业」的定义。
华杉老师在文中讲道:“企业是社会的器官。”
社会需要运行,通过运行满足人们生存、生活和精神发展的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人们的支持,在支持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分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也就是实现自身存在的目的。而企业作为一个团体或组织,针对某一社会分工的领域,发现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事物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偏离了“事物自在自为的本质”所致),解决这一问题,使社会恢复良性发展的状态。
这是我理解的「企业」是社会器官承担社会责任的含义。「企业」将“为社会承担的重大责任”作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是「企业经营的使命」。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的企业是否能够基业长青,就看我们有没有为社会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给自己的公司找定位,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责任定位。”
透过华杉老师的解读,我理解了「基业长青」的本质是: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社会的器官」,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了「基业长青」的状态。企业想要「基业长青」的起点是:发现社会问题,然后以解决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为使命,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华杉老师讲道:“「企业战略」主要是指企业的「业务战略」——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就是该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套解决办法,是一套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我用这些产品和服务保障该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确定了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使命之后,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思考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企业的业务战略」。
华杉老师在这里讲道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战略没有共识”。“比如一组经营活动的最佳组合,选择做哪些活动,不做哪些活动,是战略选择问题,是价值创造问题,也是管理会计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基因问题,那个活动你可能‘该’做,但是没有那个基因,你就是做不了。还有最根本的,是经营使命问题,企业价值观问题。不符合你的使命,不符合价值观,也可能不做。这是永恒的哲学问题和人生选择,只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我认为这是在制定「企业战略」或「人生战略」中最最重要的关键点:战略没有共识,要根据每个企业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这让我看见了制定「战略」的顺序是:由内而外的,先进行内在的梳理,其实就是关于“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怎么做”的发问。将这些捋清楚,再对应社会问题,看到自己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是,看其他企业、看大家都在做什么,然后自己盲目地模仿和跟随。盲目跟随的风险很高,因为在不清楚其他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经营使命和业务战略以及企业自身的基因的情况下,只是表面地进行经营活动的模仿,是不能实现自身的经营使命的。
这里让我明白,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经营活动”背后是由「战略选择」、「价值创造」、「管理会计」、「企业基因」、「经营使命」、「企业价值观」共同作用筛选出的经营动作。所以,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可以通过学习以及对自己情况的结合,将他人成功的经验嫁接到自己的经营活动中。不是盲目的照抄照搬,而是组合创新。组合创新过程的关键是要有思路和方向,再进行结合。
华杉老师讲道:“「华与华方法的定位」是三个层次的定位,①第一定位是「经营使命定位」,“我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也是社会分工定位,定位自己一生的使命。②第二定位是「业务战略定位」,我的业务是什么?我要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③第三定位是「经营活动定位」,是一套独特的经营活动组合,实现独特价值,总成本领先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第三定位支持第二定位,第二定位实现第一定位,第一定位是最终目的,始终服务于社会的目的,这是本质。”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看清了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同时也让我清晰了自己需要进一步在哪些方向进行思考和规划。这帮助我从过去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能够有方向性和规划性地进行思考和行动,通过梳理不断地聚焦。再次让我感受到,“所有事都是一件事”的理念,做企业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