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几个学生表现不太好,他们在我这个新班主任面前慢慢地露出了本性。由于我对他们的性格特点还不是特别了解,暂时没有作出什么具体的处理,仅仅是在他犯了错时,对他说几句劝告的话,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惩戒措施。一方面是想给他改变机会,鼓励他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也是我在逐步地研究他,摸清底数好一针下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毛鹏贺总是有意无意地顺嘴接话,让每个老师都对他很是反感。他却不以为意,还自我感觉良好,说他时,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老师指出来的问题,承认错误很快,但是扭头后依然如故。临近放假了,我计划与其家长进行单独沟通,了解其在家的一些表现,也寻求家长的帮助、支持与配合。
刘博学则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上课时不由自主地就会用手摸碰临近的人,只要老师没注意到他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转身板书时,他闲不住;老师走下讲台巡视同学们做题时,他闲不住;老师讲解例题时目光转向其他同学时,他闲不住……
还有几个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让人甚是头疼啊!于是,我突然想到了“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句话,就想为什么会有这句话的出现呢?在手机上百度了一番,查到了这句话的出处以及真正的意思。并非我们从字面意思所想到的结论。
【以下为百度内容】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多少人心中都憧憬着当一名优秀的老师,但是,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真的是在劝人别当老师吗?
据历史记载,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通的《叔孙通世家》,原文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意思是家庭财产太少,不足以当家做主,不要去当孩子王,而要谦虚谨慎地去做人。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真正含义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就不应该去承担过重的责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职业。如果某个人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责任心,那么他就不应该去当老师。因此,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劝人谨慎选择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不要随意进入一个自己不适合的职业领域。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人们做人、做事的一种规劝。无论选择哪种职业,都应该以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