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中,身体语言占55%。身体语言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人际距离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非常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个体的情绪变化,会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人们看到喜欢的刺激物,瞳孔会不自觉的变大;看到让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会明显的缩小。人的情绪状态发生“晴”“阴”转变时,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可以说,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示器。
比如,当我们看到喜欢的人时,会两眼放光、笑逐颜开,谈恋爱的两个人含情脉脉的看着对方,这是用眼睛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经常被别人的眼神所伤,因为他的眼神中可能含有蔑视、怀疑、厌恶等情绪。
人眼球的转动有6个位置: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和左下,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意义。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模式,就会知道他惯用的内感官,以及是在想象还是在回忆。
比如一个惯用右手的人,当他说话时眼睛往左上方看,是在回忆过去的景象经验,也就是在脑子里找过去的图像;如果往右上方看,这是创作新的景象经验。
如果眼珠往左中方向看,是在回忆过去的声音和话语,比如昨天听到的一首歌或者某人说的话;如果眼珠往右中方向看,是在创造新的声音。比如,想象用他人的声音读出一句话。
如果眼睛往左下看,是自言自语,很多人在独自思考时,自言自语的说话,眼睛一般往左下看;每当搜索心里的味嗅触觉经验、本体感觉和情绪感觉时,眼睛会望右下看,这个内感官称为内感。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说话眼睛转动的方向,就知道他善用的那个内感官。说话时眼睛经常往上看的人,是视觉性的;经常在中间左右晃动的,是听觉型的;经常往下看的,是感觉型的。通过他的眼睛往左看还是往右看,就知道他是在回忆还是在想象?比如警察询问犯罪嫌疑人时,通过他眼球的转动,就可以判定他是否在说谎。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其他的身体语言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人际沟通如果缺乏目光接触,就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当然,持续的“盯人”和长时间的凝视,也会让对方感到压力,甚至不快。
我们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话,这时才能发生心灵的沟通,孩子才有可能接收到你的信息。有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一边做着手中的活一边和孩子说话,这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关注。
如果孩子正在忙着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做其它事情,家长要吩咐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就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说话,才能让孩子收到你的信息;如果只是远远的在一边喊,比如让孩子赶紧去做作业,不看孩子的眼睛,那么这一刻,孩子相对于家长来说心是死的,他的心在别的事情上,听不到家长说的什么,家长的话对孩子就不起作用。
因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用来表达情绪,反应惯用的内感官,看着眼睛说话有利于提高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