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八十一年,大汉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影响至深的辩论。辩论一方是大汉第一经济学家兼农业部部长桑弘羊及农业部官员,另一方是全国顶尖的贤能多学之士,辩题是国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贤士们首先发难,指出国家办企业有三大缺陷:1.与民争利,国家办垄断了盐铁,实际上没有对gdp做很大贡献,只是变相的争夺了人民的利益;2.国企生产的东西,质量差,成本高,而且存在强买强卖的现象;3.最致命的问题,权贵经济。国家搞企业,用的还是人啊,广大官员们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必然会用一些自己的亲戚碰哟,做很多有利于自己的决定,生产一些或者巨大的灰色收入。长此以往,贫富差距必然拉大,国家阶级分化必然严重,贫富差距必然拉大。桑弘羊先生说: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存在的。可是,如果不搞国营经济,那么一旦外族入侵,我们拿什么钱去保卫国家?一旦地震水灾旱灾,我们拿什么钱去赈济灾民?广大贤士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来也没有人能回答上来,这就是著名的“桑弘羊之问”。可惜哈耶克晚生了两千年,在几百年的现代世界国家体系运行下,现今其实早有共识。
问题的核心,就是政府这枚硬币的两面:生钱和花钱。
硬币的一面:生钱。中秋之际,举一流行的月饼故事:厂商印100元月饼券,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80元卖给了消费者A,A将月饼票送给B,B以40元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向黄牛收购。没生产月饼,厂商赚了15,经销赚了15,A花了80元送了名义价值100元的人情,B赚40,黄牛赚10。厂家没生产一个月饼,但新增了100元的经济效益,古代的桑羊和贤士们,能理解吗?我们可以想象桑羊会如何卖月饼,例如80年代我们中秋买月饼,都是国营商店,1毛钱一个、能吃几个买几个。而四十年后市场经济下的月饼如如何卖呢?答案是礼物和福利,最常见是几百一盒,卖到天价的也常有耳闻。对比两种方式,政府能从中赚取的优劣,一目了然。从大的来说,社会经济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对个人的激励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从而决定了全社会财务。从小的来说,活跃的交易产生源源不断的价值,市场自由经济把交易的价值最大化,政府从中获得的利益也将是最大化。
硬币的另一面:花钱。古代帝王家天下,偶有明君如汉文帝汉景帝之流,量入为出,懂得节制,自然会国泰民安,国力强盛。但是更多是败家无下限,因权力无节制,最终各种折腾导致国力衰败终至覆灭。问题的关键,还是古代政体权力是无限,相应的会带来无限的欲望和利益,最终榨干民间最后一分利而崩溃。现代政体下,政府的权力和义务自相平衡,每年的开销也会由财政预算统筹,没有什么打战、赈灾谁来出钱一说。
综上所述,答案呼之欲出:市场经济和有限政府。可惜不能穿越回那庙堂之上,大喊一声“我来”(喊了怕也是刀斧加身 ^_^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