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艳姐在群里分享的一段关于自律的分享,详细内容见图片。
总结来说,就是自律不如他律,他律不如群律。
里面有一句话:需要坚持的事情,大都是反人性的,没有监督力,人性就见缝插针的逃避掉。延伸一下,大多反人性的事情,很难长期坚持,但有一些可能是“例外”,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早上,被闹钟强行叫醒,然后从温暖的被窝里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去上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班(年轻人有一句调侃:上班如上坟)。
相信这个场景,很多上班族都是反复经历过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经历上述的过程,但又能在极不情愿中坚持整个冬天。为什么呢?
再想象一个场景:还是在寒冷冬天的早上,被闹钟强行叫醒。但你一下子就按掉了闹钟,翻个身继续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了整个上午。相似的剧本,不同的是,之前的情景发生在工作日,而第二的场景发生在休息日。
通过这两个场景的想象,我们来延伸一下,为什么在第一种场景下,大部分人可以心不甘情不愿地起床呢?明明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为什么你却能坚持整个冬天呢?
第一层答案:因为公司有打卡的要求,如果早上不早点起床,我就没有办法按时打卡,就要扣钱,就要被领导骂,晚上就要加班……
很有道理吧,确实是如此呀。如果我的公司不要求强制打卡,我才不起这么早呢!
这些都对,但是这些答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人文层面或者说是社会规范层面的答案。再进一步,这些答案都是在人类有了语言文明之后才会产生的产物。
那么在语言诞生前的几百万年里,人类都不需要“自控力”吗?
更合理的推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自控力”机制起作用的层面不在意识层面(语言属于高层次智能,是在意识层面里的),而是在潜意识层面。而在潜意识里面,最有可能的机制就是我们的情绪。
比如冬天早上起床上班这件事,我能坚持整个冬天的原因是:
1、上班迟到被老板骂的恐惧感
2、迟到被扣钱的恐惧感
而这些情感在休息日都不复存在,所以我可以按掉闹钟继续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再比如艳姐分享里提到的,我们能按时赶上高铁和飞机,可能的原因是:
1、高铁和飞机不会等我,如果我赶不上高铁,可能错过和客户约定的见面时间,对长久以来在客户那里建立的信任感丧失的恐惧感,对失去大客户的恐惧感。
2、之后计划被打乱的烦躁感,也可以引申为对计划失去掌控的恐惧感。
在同一时间内,人类的大脑中可能有好几个情绪存在。还是以冬日早起上班这个场景为例,此时脑海里可能有:继续在温暖被窝里睡觉的愉悦感、上班迟到被骂的恐惧感,这2种主要的情绪。这两种情绪在脑海里做博弈,博弈的结果是恐惧感战胜了愉悦感,那我就会在不情不愿中起床去上班。
而情绪的背后,是人体内的各种激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等这就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