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便登上了演绎人生的舞台,而这个被命名为《我》的剧本里,我们身兼数职:编剧、导演、演员……并伴随着岁月的叠加,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偶尔会享受这种状态。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林语堂先生的话总是值得人拒绝再三的。
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变换角色。
而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人们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随之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真我的范畴:爱 ,喜悦, 和平。
为什么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1.意识和潜意识
首先就是她认为人们每天所看到的内容是经过自己选择想看的内容,不想看的内容被自动屏蔽掉了。同感的是,即当我们看到自己不喜欢或是反感的人或事物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不看或少看。其实,这也就间接地造成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结果。
第二,就是当人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时,就会在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如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而“胜肽”作为人类下丘脑分泌的化学物质,就是释放情绪的蓓蕾,并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每个细胞。虽然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拗口,但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就是当你面对你的对手或敌人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你看到他的瞬间,你浑身上下的所有细胞都会发送一个潜意识给你的大脑,即这个人我得提防着点儿,我不是很喜欢他。于是,即便对方什么也没做,你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排斥他了,哪怕是他在你笑,你也会觉得像是笑里藏刀。
2.到底潜意识在用什么方式与我们沟通呢?
为什么说我们的人生模式是写定好的自动化程序呢?
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性格趋向,然后,在后天中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帮我们创造了种种的价值观和信念。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一个复杂多变的公式)
那么,潜意识到底是如何与我们沟通的呢?
他们发现,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和我们沟通,只是我们察觉不到或不经意的出现。试着想想看,如果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儿,同样的互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这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还有就是,可能我们不经意说的话,或者不小心说漏嘴的话,亦或是做梦、上瘾症等就是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而我们有时,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好,不应该做,却还要忍不住去做的,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操控着我们的行为。
3.“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让我们与真我隔绝的?
身体的障碍,被外界影响的小我所控制或支配。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影响的自己,外界的一切就是金钱、名利、权势、地位等,还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心等。小我会被人的潜意识所控制,有些事情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做去争,但是就算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没有内在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快乐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一周,或者更短,一旦外界快乐的源头不在了,就会觉得很无趣。
于是,真正的快乐必须从内在找,因为它是快乐原本在的地方:爱、喜悦、和平。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但是如果先拥有了内在的喜悦和和平还有无尽的爱,也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从而获得物质的、需要的东西。事实上,身体里面的真我却不会随着外界的改变而改变,甚至离开尘世后,这个真我也不会消逝。
但是,因为在出生后残酷现实的冲击下,往往人们的小我变得缺乏安全感,所以它需要更多地抓取、获得,才能够延续它脆弱的生命。于是,身体开始让我们与真我分离。
4.那怎么做才能让我们找回真我呢?
“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控制力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 的确,人们已经习惯了听从意识的派遣,喜好与厌恶,奋斗与放弃,对与错等等无不是此类。与此同时,却恰恰疏忽身体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比如疾病、肥胖等,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讯号,即身体在不愉悦的前提之下产生了病症。此刻,人们在吃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真我,不然一切的努力都将徒劳无功。
让我们的身体与真实的自我联结
寻找身体与真我联结的方法。
身体对话、联结的最佳方式就是静坐冥想。
调整饮食来达到身体与真我的联结的办法。
严格把控食物的比例、时间、分量、烹饪的方法和吃的方法,通过“少食多餐”达到与真我的联结。
健走则是最理想、效果最明显的运动。健走并不是快步走而已,是要配合缓而深的呼吸,摆动双臂,大跨步地快速前进,如此才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要放空自己的脑袋,专心把注意力放在双脚之上,这样才是步行禅的冥想。
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除了运动之外,还有呼吸,在适应和感知着周围复杂的外界条件,然而这些都是潜意识的范畴。如果可以留意身体的感知,就可以把5%的意识状态扩大,这样就可以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
如此看来,如果想让自己与身体联结,就要从科学的运动和饮食两方面入手修炼自己。
情绪”
毕竟,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便终日与各种情绪打交。
1、思考一下,你自己究竟属于什么性格?是温和慢热型?还是暴躁易怒型?
2、当你非常想发脾气的时候,你都会怎么做?
3、你觉得自己是个善于管理情绪的人吗?
5.关于“痛苦之身”
认识自己,了解我们个人的潜意识运作模式,深入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这个旅程并不是全然欢愉的过程的。
情绪与身体有相对应的部分,
比如愤怒会引起胃痛,悲伤会影响肺部,焦虑会反应在咽喉部……
“在人的记忆中,大多存储的人、事、物都是与情绪有关系。当生命中有了喜、怒、悲、哀、惊、恐、思等情绪时,通过眼、耳、鼻、舌、身所接触到的外在信息,在心灵中就会编制一个与这些情绪有关的心灵程序。同时,将相同感觉的经历,像同类电脑文件被归类存储于一个文件包一样,存储于一种类型的程序中,形成心智结构。在心灵中存储的情绪越多,人再次有了相同或相似情绪时反应也就会越大。” 《心智的力量》
这种压抑在人身体里的各种情绪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痛苦之身”,它是在人的身体里面自成一家的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脾气暴躁的人总是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因为他已经在身体里积蓄这种愤怒的能量场,就如同小火苗一样见风就长。
6. 当背叛和欺骗同时出现,你会怎么办?
不要让爱变成彼此的负担
不要以爱的名义约束别人
你管别人的事到底是为了他你自己?还是为了你爱他、需要他?”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孩子要守规矩、用功读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无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的确十分符合中国式父母的剪影。中国的父母们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一路小心呵护着孩子成长,却又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过分溺爱和心灵施暴等特点。比如,父母总是担心学业过重影响孩子的身体,于是想尽办法各种进补,最后很多孩子学业未成却少年早熟(身体早熟带动心灵渴望成熟),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早恋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的家庭诱因之一。此外,当孩子的表现或者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要么痛斥和责怪孩子,要么采取冷战策略惩罚孩子。其实,这些都是中国式父母既无私又自私的爱的体现。
其实也是在告诫我们: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对方的人生,或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去管孩子,也无需关心丈夫,是说我们不应该总是以命令或者强制地方式要求对方必须按照我们的意识去做。因为,即便是好的出发点,如果表达方式有问题,也同样得不到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先从改变自己的小我做起,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去主动改变。无论什么事情,只有以积极正面的方式才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世上只有三种事:你管不了的老天事 你该管好的自己事 你别插手的他人事
(你若插手他人的事,那你就是在惹事,他人自然不当回事,你便觉得是气事。 以爱名义管他事,其实私心是好事,真想荐他是大事,正面影响靠本事。 抱怨改不了任何事,只会摧毁美好的事,他人对错是他人的事,你别拿他当回事。)
7.抱怨会摧毁一切美好
关于抱怨,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各种抱怨:抱怨交通不好,抱怨社会风气不好,抱怨唯利是图……其实,这些抱怨也是因为和自己利益相关,如果跟自己利益不相关,我们不会产生抱怨,顶多只是描述事实。例如,我们不会去抱怨朝韩之争,不会去抱怨南极很冷等等。
当我们批评和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更加强大。抱怨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好像自己是在捍卫真理,其实这是小我需要证明和壮大自己,因为真理从来不需要捍卫,或者说,无论捍卫还是不捍卫,真理就在那里。”
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有些人已经习惯了与抱怨相互依存。殊不知,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些时候,反而会恰得其反,摧毁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