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促回忆】小西沟靠崖的三孔土窑洞……(2)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家庭和睦欢乐之声时常飞出窑洞。过大年过中秋节,亲戚来往,兄弟姐妹其乐无穷。说起冬暖夏凉也有许多故事。比如,在我在窑洞居住期间,我们冬季从来没有生过炉子,不是窑洞不冷,而是没钱买煤,买炉子,我们村子里的孩子上小学前都不会生炉。到学校后如何生炉子老师都要教才会。冬天,我家窑洞窗口上两块很小的玻璃上会冻很厚的雪花冰,在冰冻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图案,会成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小孩子观赏开心的过程,我们还会在那上面用手指画图案,也有丰富的幻想世界。冬季做饭,锅里冒大气的时候要开窗子,我们叫开顶窗,由于气候及温差的原因,会在窑顶留下凝结的水,半个月时间就会结厚厚的一层冰,为了保证窑洞的质量,妈妈隔一段会把铁锅烧红,用来化冰烘干。住窑洞肯定睡火炕。北方冬天特别是数九天气,不生炉子的窑洞御寒全靠一条大炕。但火炕由于烟洞抽风的原理,上半夜还很热的炕,到了下半夜炕板就冷凉冷凉。有一回我去邻村同样住窑洞的亲友家看到人家的窑洞烟囱上有一个能活动的盖子,生火时吊起去,到晚上放下来盖住,还告诉我保暖效果很好。我回来后就告诉我爹,我爹也很感兴趣,父子俩就也找材料试着做起来。首先是找大队正在做木工的师傅锯了一个二寸厚、直径六、七寸的园木盖子,然后用木棍和铁丝在窑顶大烟洞上做成一个滑轮状的东西,用绳子拴起来,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居然拉放自如。第一天试试,果然第二天早上炕还是热的,我很为这项技术革新成果高兴,我爹妈也高兴。没几天,我们邻居也来观望,不少人都参考做了起来。不过好笑的是,早上生火做饭时有时忘了拉起盖子,烟回到家里直呛人,才想起跑出去吊起。靠崖的土窑洞窑顶的排水干净十分重要,每年雨季来临前对窑顶都要进行除草夯实并做好自流坡度的平整。有“春风吹不尽,野草重又生”之说,确实如此,土窑洞顶上的草每年拔每年长,雨季来前我家人一定要把草拔干净,草根带起的土用脚踩平,然后我爹会用铁锹按前面低后面高的自然坡度铲成合理的自流坡,既要保证能及时排水,又不能坡度太大冲成沟渠,然后用两个人使用的小木夯夯实。为了保证夯的质量,我们会从家里灶膛里挖一筐炉灰面,撒在窑顶。每年我都会尽其所能配合我爹干一些事情,农家的男孩都是这样。我们三间窑洞的窑顶前共有四个排水的口子,我记事起是木槽,后来换成塑料管和胶皮管,为的是能尽可能延伸的长一些,使积水不溢在窑顶上。
尽管是靠崖的土窑洞,我家也想办法把它打扮的漂亮一些。窑前檐用砖头砌成狗牙状的檐头,防雨水也美观,砖块来自于大队拆村子里大地主房产倒出来的垃圾堆,倒一次我爹会去捡一些,有时我也跟着去,保存在院子里,我记事了才完整地垛了起来。土窑洞的前面,每隔二、三年都要把原来泥皮铲去,用麦秸黄土和上胶泥全部抹一回。切麦秸我小的时候我爹用砍刀剁,我稍大一些用铡草刀切,我添草,我爹切,父子俩干得津津有味,抹的时候,也有一定技术含量,要平要匀,我家会请本家的一个爷爷,他是一位泥匠。保养打扮土窑洞的外边,也要装扮土窑洞的内面。一般农家都要干净清爽,窑顶及四壁要白,地就是黄土地,但也用黄土刷。我的爹妈都很勤快,窑一般每二年要刷一次,刷的原料是白土,要去离我们村三里远的一个叫贾峰的村子的崖洞去挖。挖白土很危险,每年都有人砸死在里面的事故,我爹去的时候,担两个筐子,拿上铁锹和四子抓,我妈会叮嘱好几回注意安全的话。我记事时我也想跟上去,我爹不让,每次挖白土都是中午去,但家里会一直等到我爹回来才吃饭。回来后他脸上身上都会是白泥点子,一身的疲惫。大约我十几岁后,我们会用家养鸡的鸡蛋去邻村供销社买大白土,刷出来比从窑洞里挖的白很多,原来去挖,是因为家太穷的缘故,只有冒险拿命去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