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念头2

034 分片学习

昨天被人吐槽我写东西不怎么分段。但其实我是有分段的,只不过因为直接用微信发,行间距比较小,看起来好像都挤在一起。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了一下,大脑更倾向于吸收小的知识片段或者所知识点。而且对于大段内容的切分不一定是逻辑上的,也可以是感官上的。我假装用一个空行做分隔的时候,即时这一个段落并没有完整的阐述内容,需要和其他内容做串联,很多时候看的人还是会把这一部分当作一个模块来做处理,客观上也会促进理解。

另外对于小段的内容,需要付出的认知资源和精力更少,大脑有时候很矫情,对于同个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会有不同反应,跑一个10公里和跑10个1公里,感觉就不一样。非常累的时候,你说我再坚持1分钟,这个坚持1分钟可能可以用几次,如果说我再坚持10分钟,估计直接就放弃了。少吃多餐易消化

人的工作记忆容量并不大,一次性去吸收和理解系统性的东西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人的学习是先通过拆解,获得知识点和大概的逻辑关系,再利用这个逻辑关系将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组装将他们系统化。就像你买了大型的家具,门不够大,就把零件运进来,再按说明书做组装。小单位输入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一下上来个大框架很可能就造成囫囵吞枣。”知识点+链接信息“就是一个乐高积木,累积大量的乐高积木你可以创造出很多东西。

20170801


035 成功的要义是避开失败

看着是句废话啊。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说法是在查理·芒格的书上。原话好像是如果知道自己会死在那里,那就别往那个地方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幸福的家庭都差不多,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成败这个范畴内,恰好反过来,失败的人总是栽在有限的几个错误里,成功的原因却很复杂,甚至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记录下自己的错误,然后避免再犯,是一项非常难的事情。颜回作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修为这么高也就基于两点“不迁怒,不二过”,这已经是他的成圣之基。

从一个小的例子来讲,如果自己制定了早起的计划,怎么保证计划顺利执行?有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找到导致自己无法早起的原因,去规避或者克服它。如果我晚睡没办法早起的话,那我就想办法避免晚睡。每次踩坑都把它标记出来,下次避开它,路总会越走越顺。

20170802


036 物品也要更新

哆啦A梦(我们那时候还叫机器猫)里有一集是这样的,剧情基本不记得了。就是多啦A梦不知道拿了什么道具,把家里的东西都被成妖怪了,然后大雄发现了自己家里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在垃圾场看见以前被自己家里扔掉的各种家具,小物件变成的妖怪在哭泣,没错,他们在忧伤地哭泣(突然觉得好文艺啊),然后这些以垃圾身份存在的旧物品都想跟着大雄回家,后续剧情记不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不能乱丢东西,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件物品的产生是消耗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在里面的,它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你把它束之高阁或者直接扔掉都是对这一种价值的抹杀,你把它加入黑名单的同时,它也把你加进了黑名单。

有一句话叫流水不腐,经常放着不用的东西会有一种腐朽的气息,当你的房间里堆了很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你房间的感觉就不会好。就说衣服,你丢在衣柜里的压箱底那些绝对是一股霉味,拿出来清理后,房间不通通风的话,这样的环境就很容易让人生病。进过很久没人住的房子的人都知道,里面很压抑,很难受。大到房子,小到衣物,都是一样。(我好像在传播迷信一样)

对于自己的物品,你得使用它,实在用不着的请清理。当然也有一些东西陪伴过你时间,但是现在跟不上你的脚步了,有感情但又觉得累赘,请别随意抛弃,给它找个归宿。例如你银行里的存款,我可以帮你花掉。

20170803


037 心理能量

之前跟个师父说,打坐有时候会犯困。师父说怎么会呢,打坐时养神的,如果犯困应该是你能量不足。我反思了一下,不止是身体的疲劳,还有很大一部分能量损耗来自对生活工作的负面评价.

一个人的精气神里有气血方面的,我们说体力,也有精神方面的,心理能量。目前我周边的人里工作涉及重体力劳动的很少。所以反而经常看到的是一种心理能量匮乏的状态。提不起劲工作,甚至提不起劲玩。

之前说过能量可以从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里获取,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就是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你即输出能量又获取能量。

在另一方面,能量来自于意义感,当自己觉得在这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时候,第一你会和它对抗,但是一些事情就是你看它不爽却又干不掉它,所以就变成了你需要完成它但自己又老给自己拖后腿,做事的成本加倍;第二是你会希望快点结束,产生一种贯穿始终的焦虑感。很多事情的解决只是念头一转就行了。这个念头不转,不改变自己的看法,很多方法或者工具都容易被侵蚀掉,除非这些方法带来的正反馈能够查过侵蚀的速度。这种侵蚀就是明明方法很好,别人用得很成功,自己却一再失败的原因。

《了凡四训》里将改过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源头都在你的心,但是到底要怎么改,怎么让自己的心理结构更能产生能量,还是要自己去体验,失败也是一种资粮,听到某句话茅塞顿开一定是之前自己已经有一些经历和思考,转念头没有一蹴而就的。

20170804


038 什么是愚蠢

汉字很有意思,很多字通过拆解就可以得到一些深刻的道理,是一种相对容易看懂的有目的的设计。

愚蠢连起来是一个词,但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愚和蠢是不一样的。愚是指思考时太过狭隘,禺的意思是区域,和偏安一隅的隅可以结合一下,角落的意思。你的心固守在一个区域里,自然是见小不见大,不能较全面的思考,这是智识水平不高的体现。蠢描述的是一种场景,春天到了,虫子从地里钻出来四处乱窜,没有方向。蠢代表的是不能专注,杂念丛生,一下子想要这个,一下子想要那个,这也是智识水平不高的体现。

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愚蠢的,但平常说的愚蠢指向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愚蠢的表现是什么,通常都是通过主观感受来判断。当想让自己更聪明的时候,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避开的愚蠢到底的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一个准确、清晰的概念的作用,认识它才能改造它。

按愚蠢的定义:狭隘、无方向。我倒的确是个愚蠢的人。同志还须努力。

20170805


039 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大学》里的一句话,止在这里不是停止,节制的意思。止在这里的意思是目标、理想。之前看过这样一个解释,止通“趾”,解为脚趾朝向的方向,引申义是前进的方向也就是目标。

人在不确定性中容易焦虑,要怎么增加自己生活的确定性。当你有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不会过于随波逐流,因为在某个方向上有一个持续的牵引力在拉扯着你,及时一时被生活的风浪给冲力了正轨,也会被这个牵引力重新拉回来。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

20170806


040 深刻场景->模式

       早上听了《情感依附》的解读,主要内容是父母的早期教育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影响。这里顺便推荐一本书《人生脚本》.

       有一些自己习以为常的模式或者说坑都有它深层次的原因,但是你对那个原因的感知是缺失的。所以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刻舟求剑,不断地寻找却有把真正的坐标遗失在过去。就像二丁常说的代偿,你在抓取,在弥补,但是经常没有抓取到对的东西。你只是知道心里有个空洞,但是这个空洞在哪,为何而来,知之甚少。

       在某段关系中,最深刻的那个场景往往决定了这段关系的相处模式。我自己回想了一下,我和我妈之间我记得最牢的一个场景是:小时候被她打(我被打的次数很少的,那次是什么原因我也忘了),被打急了,我就边哭边骂,还虚张声势地把拖鞋丢过去她旁边,结果是我妈哭了,她说的话我记得很清楚“你现在不但会骂我,还会打我了”。从那之后,我就极力地避免这种场景的再次发生,而且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情能覆盖掉这个画面。

       首先在母子关系上,的确也因为这件事情,我收敛了自己,相处起来更加和谐。但有一点问题是我的某些关系(不单单是和我妈妈的关系)或者行为有可能是基于愧疚,这让另外一些情感的涌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对于这样的脚本,情结。先发现-再观察-再疗愈。超脱自己的脚本才有自由。

20170807


041 寻找反面证据

人的大脑倾向于增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的思考方式是先出结论,再找证据。在资料的收集中会下意识地过滤掉反面证据。对于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经常不经验证就采用,而对于反对 自己观点的证据,总是持怀疑态度,甚至以误差、特殊个例的方式将其排除掉。

结论——正向证据——结论增强

结论——反向证据/舍弃——保留结论

忽视和排斥反面证据是大脑的自然反应,当你意识到并能在这一点上做出改进的时候,你的思考模式和决策模式就摆脱了绝大多数人所固有的桎梏。

在数学上有个贝叶斯原理,简单的表达起来是这样的,对某个事件作出评估,当每次出现相关证据的时候,对该评估做出调整。也就是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评估——证据——重新评估——证据——再重新评估。

这样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能让人不断修正自己对世界的描述。

20170808


042 对概率的感知

人对概率是不敏感的,大脑更喜欢鲜活证据。当看到一份关于吸烟危害的研究报告(先不管内容是否属实),抽烟者比不抽烟者患xx病的比例高多少个百分点。我可能会想到的是我爷爷抽烟这么久,现在都91了,身体健康得不得了,这个报告似乎没有那么可靠。在这里,人关注的更多的是这件事在身边有没有发生,而不是有多大概率发生。

有和无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区间,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两个端点的情况下,一些概率性事件造成的影响往往会被忽略掉。大概率的事件去做,没获取到相应的结果就对这件事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大概率的事不是一定会发生,在这个上面要调整心态,持续地去做,那得到预估的结果可能性就越大。小概率,大风险的事件容易被忽略,但一旦发生,却容易让你崩盘。小概率的事不是一定不会发生,对于小概率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至少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规划更加稳健。

20170809


043 双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一处理的实验技术。

双盲实验被认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它规避了两个会造成极大误差的效应。

1.安慰剂效应  被试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因此不会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预期,从而在主观上影响自己的表现

2.皮格玛利翁效应 实验者也不知道自己面对的被试是处于哪个组,不会对被试有一个预期,产生权威投射影响被试的行为。

跑个题,这里也可以延伸出自我期望和权威期望对个人行为变化的影响,在研究人的行为的时候,这是两个很带来很大影响的变量,科学研究特别药物的测试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里,需要特别去注意它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了解水性,又怎么能去规避覆舟的情况。

20170810


044 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

昨天讲的是随机双盲实验,今天加两个前缀,大样本和随机。

先说一下大样本,在统计学上有个“大数原则”,说的是统计的样本越大,得出的结果越接近现实。人喜欢在发生的事情里去寻找规律。但是当你只是在少量的偶发的事件里总结这个规律,很大可能这个规律的适用范围很狭窄或者就直接是错误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判断数列{1,3,5,7,11,13,17....}的规律,如果你只用前四个数字做判断{1,3,5,7},可能会得出这是一个奇数数列。如果用更大的样本分析,才能得出这是个质数数列的答案。样本不足不能轻易下判断,“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实在不会就选C”这种民间偏方就不要太相信了。

再讲讲随机,作为统计人员的人确定样本的时候很容易会有选择偏差,自己挑选出来的样本可能已经有某种潜在的共同特质,这样子就会让统计结果产生极大的偏差。通过在总样本(前提是样本足够大,研究中国中小学生行为就需要在全国取样,在各层次的学校取样,只拿南方的数据和只拿北方的数据都不行)在随机取样,可以避免人为的数据污染。

以上大样本随机的设置对应的是人的两个问题,片面思考和个人偏好引发的选择偏差。利用这样的概念,可以让人更理性地思考和分辨自己和外界的观点。

20170811


045  梳理自己

猝不及防的时候才能显露出自己的短板,事先建立了防御机制的话有些问题就被规避了,不会暴露出来。

之前看过一句话,让恐惧成为你的向导,恐高和蛇我都试过去克服,不过恐高的毛病还在,就是没那么严重了。

人格上的突破也是一样的道理,人格的核心是一个故事,我的故事可能是侠客或者仙人,不滞于物。执着于不滞于物的结果就是更滞于物,同时和现实自我又产生了割裂,一阶欲望和二阶欲望之间会打架,这个冲突的区域其实反而会成为自己躲藏的角落,在一阶做得不好,就躲到二阶那边,在二阶做得不好,就躲到一阶那边,恐惧得到了缓解。

为什么要梳理自己的目标体系,确认自己的信念,就在于这里,缩小甚至消除这个区域,让自己无处可躲,只能向前。

20170814


046 其实你可以很丧

积极、阳光、勤奋、努力。都是平常追求也极力想表现出来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只是积极、阳光、勤奋、努力,我会觉得不真实。没有颓丧,没有挣扎的人生很难让人相信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生。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自然的规律,有阳光就有阴影。逃离阴影是一种徒劳的行为。庄子里有个故事就讲了一个想逃离自己影子的人。一个设计得当的系统,应该是把自己的局限性也考虑进去的(当然,人是一个有机可变的动态系统,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不过不可能完全消除局限性)

当自己的局限性阻碍了计划,自己变得很丧的时候,消耗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丧本身对自己行动的影响,一方面是你对丧的排斥和懊恼(形成负面情绪的叠加)。接受丧的状态更容易从这个状态里走出来。你承认自己有时会很丧的时候,其实对这个丧就有了一定的免疫。

小时候学骑单车,预计了自己有可能摔倒,在真的摔倒的时候,你可以很容易爬起来继续练习。但是如果你没接受这个可能性,摔倒的时候就容易抱怨,容易放弃。

一个人很难保持一直是一个积极的状态,有时候也会颓废,接受它就好了。不要消耗很多的心力在嫌弃自己上面。你可以很丧的。

20170815


047 仁字的简单解释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字在字面上就是“二人”。这里就已经点破了“仁”的侧重点,“仁”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东西,而不是单单个人的事情。

       “仁”指向的是两个人的和谐关系,再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双人关系的和谐到整体的和谐。儒家的修养或者说理论的推演都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从小到大;从父母子女之间的孝纵向扩展到整个谱系,从兄弟姐妹之间的悌横向扩展到宗族内的同胞再到同学,同事,这是从近到远。

       要做到“仁”,从改善身边的关系开始。或许存在什么高大上的“仁义”是需要你去忽视甚至牺牲身边人,投入到所谓伟大的事业中的,但这更多的是你在满足自己的英雄情结。

20170816


048 接受

      这两天一直在偷懒,通过之前一段时间怎么防止自己偷懒的举动。现在已经转向怎么接受自己偷懒的状态。

       有一种感觉就是,越是对抗的时候越消耗自己的能量,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反而会释放出自己向阳的、生长的本能。《稀缺》里有这样一个观点,有时候不能做正确的行动,是因为有一种稀缺的感觉,思考的带宽不足,也就是你没有余裕去考虑更长期的事情。对一件事物,例如偷懒的排斥,有时候也会造成这样的问题,这种对抗有时候会抽干自己的思考力。

       好好学习和好好休息缺一不可。当然这里有一个信念的问题,自己相信一个理论的时候,照着做是很少会有抗拒这样的内耗发生的。表面上相信了,实际上还有所保留才会在实践里产生比较多的内心冲突。休息也好,打鸡血也好,什么才是有效的在于你怎么哄骗自己的心,心安理得最能让一个人自如地行动。为了合情合理地偷懒我也是拼了。

20170821


049 没事总要刺你一下

      没安全感的人是怎么在关系中找到确定性和安全感的?一般来说是不断地试探,判断对方是不是接受自己的伤害。

      这种模式其实和争宠的小孩差不多,有二胎的家庭应该会有这种经验,对新生儿的关注较多的时候,老大一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的话,就会发展成通过闹事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这里面同时也包含了一种试探,你是不是还爱我,会不会容忍我过分的行为。

      这种行为方式会被很多人带到成年世界。它的隐藏逻辑是这样的:你接受我对你的某些冒犯代表了你承认我在这段关系中的地位。比较良性的是,朋友之间的互损。朋友之间有一定的心理防御范围,但是在普通的调侃、挖苦这里是不设防的。

       比较严重的是那些没有安全感,控制欲又强的人,总会在一段关系里要求你不断的让步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变成了一种习惯性试探,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试探往往会越过你的边界。遇到那些没事老刺自己的朋友或伴侣,可以及时止损。不要试图通过缩小自己的心理边界去取悦,他们可能要的不是你让步到哪里,而是让步这件事情本身代表的意义,没有止境的。你敢倒持太阿,ta就敢捅你一刀。

20170822


050 一花一世界

宇宙的每个部分都蕴含了全部的真理。这是佛家的说法。佛性就是实相,而人人皆有佛性,本自具足。这个话题比较大了,也无从验证。但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作用在不同系统里,小系统的一些运作方式可以应用到大系统里,大系统里的一些运作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小系统里。例如公司与个人。

企业的组成相比起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属性等要更加直观,简化,也是一个更加客观的系统。应用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到个人成长上会更加容易,但是企业的目的是营利,将企业管理应用到个人管理上更多地是打造个人的工具性。

企业的管理同样是一门大学问,这里只是给出一个触类旁通的思路,不会进行长篇大论。举个简单例子,清除团队里的蛀虫,放到个人身上就是替换掉无益的模因(观念、行为模式)。其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一一对应。把一个相对客观的系统的规则套用到容易受主观影响的个人身上,是可以做到更高效的。

20170823


051 灵活和惯性

      早上下地铁之后,自动扶梯的位置排满了人,旁边走楼梯的人寥寥无几。首先,这并不是很长的楼梯,也就十来级;然后,在时间上,因为自动扶梯拥挤的原因,走楼梯是会快很多的。

        这种选择各有各的考虑,并没有所谓的哪种更高明。不过我回顾了一下自己选择的过程,想到了一个老问题。那就是行为的惯性。在不动脑的状态下我是会随大流走自动扶梯的,如果当时有考虑的话就会走楼梯。

      惯性是一个很难抗拒的东西,一旦你默认自动扶梯比较方便,你就会在大部分场景下都更倾向于选择它,经常忽略具体的限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说法,在事情遇到阻滞,没有头绪的时候换个环境,做下其他事情,再回到这件事上可能就会打开新的思路。这就是打破思考上的惯性,重新切入。这种还是某个事件上的惯性。扩大到整个人生,人又有多少选择是基于惯性,如果旧的模式可以用,即使不是很匹配,甚至可能冲突,人也还是更容易采用那个旧模式。不断的重复某些故事。

        水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它的流动总是顺应着环境,根据每个情况调整出不同的状态。遵循着一些基本的规则,却没有常形。这是一种灵活,能够摆脱定式,对变化做出更适当的应对。要做到灵活,一个是保持对外界的感知,能察觉变化;一个是不过度依赖现有的优势,多做尝试,敢于变更,避免落入能力陷阱。

20170825


051 是你让时间变得不属于自己

      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广告。广告是这样的,一出来就是一行大字,一个月31天有几天是属于你自己?然后后面出现美食、摄影、旅游、阅读这样的字样,然后就是一个美女“享受生活”的画面。

      似乎眼前都是苟且,谋生和与他人合作、交际都是不属于自己的时间。属于自己的时间难道就是去随心所欲,不为稻粱谋地做事吗?

      我也总是觉得眼前的工作不是那么有价值,我可以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继而又对一些事务感到排斥,是这种排斥让时间变得不属于自己,而不是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这段时间属不属于你在于你有没有去主动选择,有没有去投入。我选择做这份工作和我不得不做这份工作,这种心态上的差异带来的成长上的差异会非常大,同时也影响生命的质量。总是觉得不得不,把一些不如意的原因往外推,不自己去背负,那谈何让时间属于自己,你只会想让这段时间早点结束。工作即修行,当下就是诗。

       眼前的苟且是你自己想苟且,诗和远方只有没到达的时候才那么美好。一个月到底有几天属于自己,在于自己是否有在主动选择,在投入,而在于是否很小资情调地在所谓“做自己”。

20170825


052 闲暇

      昨天有讲到休闲和旅游的问题。美食、阅读、跑步,做这一些事情,首先它本身有一些客观的作用;然后对于个人来说,这种闲暇有一种象征意义,是创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的个人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我是一个有闲暇去享受生活的人,即使工作有多忙或者多不如意。或许这件事并不重要,去做这件事的这个举措才是重要的。通过这些闲暇你给自己传递了一个信息,我是生活的玩家,而不是生活的奴隶,于是就可以开心光鲜地继续忍受那些不如意。

       我需要把自己塑造成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是对于内心情感或者思维上的东西并不好把握,通过做某些事情获得某些标签是最方便最快速的方法。这个标签的安慰效果非常大,例如吃货、跑者、终身学习者,有时候人是可以通过一个身份来获得重生的。

       这种方法并不是不好,但通过具体的事来建立自我形象的方法应该是一种过渡,就像过河的时候有一串垫脚石,要不要踩,当然是要的,不过不要一直站在那块石头上面,你踩上它是为了过河。事是枝叶,自我是主干。在一个正常的平衡的状态,所做的事情应该是自我自然散发的结果,而不是自我去攀附在具体的事物上面。

20170830


053 总结、共振、突破

今天内容有点多,每个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分几个小标题来讲。

总结

      这是这段时间看天天写诗想到的,不看形式的话,这其实是一种抓核心重点、通过非常简短的语句对事件和文章内容做复述的方法。这是非常典型的学习的过程,输入-加工-输出,另外因为需要在比较短的篇幅内做总结,练习多了之后会让自己更容易抛开细节直达核心。这是思维的一种锻炼方法。并且,押韵增加了文字的韵律感,听觉是融入了整个文字效果里的,不只对于读者,对于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更容易记忆和整理的形式。

      通过寥寥数十字的总结,你是可以拨开那些复杂的论述直接找到核心观点,虽然这个核心观点可能就是老生常谈的一些方法或者观点,学了就要去做这个道理在非常多次的晨读里都出现过。简单的道理就是实用的道理,因为这样的简单才有那么震撼的力量。

       通过诗的方式来做总结,我想玩一玩,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试试,一个是锻炼思维,一个是培养语感。或者把“诗”这个词给去掉,原本对这个词的印象会影响自己的判断。以我自己为例子,我会觉得没有美感称不上诗,如果不表达出某种思想,营造出某种意境,我写出来会觉得很别扭宁愿不写,这就是我给自己做了限制。换一个角度,把这个当成一种文字游戏,会觉得轻松很多。用四句话,每句字数一样并且最后一个字要押韵,这样的形式去描述事情。就是用一个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游戏,虽然没有了那么多美感,但是变得可执行了。写总结,4或8句话,每句字数一样(一般5或7个字),最后一个字押韵。这样描述,是不是就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千言万语道不完

真传只有两三行

欲在沙中取金砾

何不以诗诉衷肠

共振

       对于写诗的美感这个执着的转换,我想了一下,应该是受到了另一件事的影响,那就是我不再执着于保持我的书的整洁,开始在书上写写划划。每件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当它发生作用的时候,其他地方也会有所响应。

        在某件事情上有某些情绪,或者抱持着某种心态的时候,这种情绪和心态是会扩散出去的,可以影响到其他很多事情。这个就是二丁目常说的沾染。你开始坚持写作、开始坚持跑步,受到影响一定是整个生活状态,而不是单单文笔和健康。

       怎么去利用这种共振,就是当你觉得有些事情,有些观点自己很难改变的时候,去做一些容易实现的改变,曲线救国,四两拨千金,在千里之堤上筑一个蚁穴。

蝴蝶扑翼难落英

千里却有飓风迎

冰冻三尺难融尽

莫忘四两拨千斤

突破

       上面讲到我终于能接受自己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在我自己这里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个执着跟着我很久了,在书这件事上只是一个核心观念投射出来的一面。这个核心观念我推测是保持一种完整性,保留更多的可能性。保留更多可能性其实意味着不去选择,不去实现其中的一些可能性,空白是可能性最大的状态。用一个高级的词是君子不器。但是君子不器这个概念被我曲解了,变成一种束缚自己行动的魔障。

      当我发现自己愿意在书上做笔记的时候,明显的是感觉到一种突破,用非常夸张的句子来形容 “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实上是我在自己坚固的外壳上砸开了一道裂缝。虽然那个蛋疼的核心观念还影响着我很多事情,不过第一次我获得了局部战役的胜利。人活着求什么,我就是求个念头通达。今天在地铁上看书,拿着笔边写感受,感觉真的很舒服。虽然用的是铅笔(用圆珠笔我还是觉得别扭),不过总是卖出了一步。

        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对我来说很重要,这是一个心障的突破。这是我今天最在意的一件事。

提笔污新书

心中有魔住

借事映本我

再走康庄路

再说一遍,写总结,4或8句话,每句字数一样(一般5或7个字),最后一个字押韵。这个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玩起来。

你觉作诗难

自把双脚缠

把诗当游戏

又有谁能拦

20170901


054 换个地方吃饭 

前段时间吃了楼下附近的蒸饭,感觉不错。之前经常是吃的沙县小吃和木桶饭。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过地方吃东西。如果不是刚好想到来这边吃饭,很难发现自己会有更好的选择。

之前记得晨读有提到一个“能力陷阱”的问题,这就是能力陷阱。

尝试一个新的方法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有时候很难确定新的方法是不是比之前旧的方法更有用。因为这样的考虑,很多人是习惯于抱着自己的老一套去做事的。

这样的逻辑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很难确定自己最初采用的方法就是很好的方法,只是它刚好有效(但是不一定高效),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能达到一个能用的程度。

当要去尝试新的方法的时候,会有两个顾虑,一个是可能新方法更差,一个是要花时间去熟练。着眼于成本,很容易让自己停步不前,着眼于未来的收益的话,反而有利于突破。拿我吃饭的例子,换了一家店,发现菜品还不错,我在吃饭上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选择。

两点一线中

总是太匆匆

不若上歧路

惊喜不落空

20170904


055 练字先练楷书

一直都觉得行书很潇洒(不说草书的原因是草书我看不懂),写字的时候会有意去追求快和飘逸。但是真正在写的时候后会发现,没有足够的根基的时候你一飘字就散了。

大部分人都不会喜欢循规蹈矩,即使ta就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总是会想着要突破束缚。一笔一划,方方正正地写字太不随性了。孔子说过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当你在随心所欲的时候,想要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被人,那就要有基本的底线和规矩在。

写字也是这样的,要写好行书,就要先写好楷书,你再飘逸只要筋骨还在,字就还是有力量的,但是如果不先通过楷书的打磨,搭好字体的骨架和笔画的筋道,只能是形散神也散,瘫软在地。

做事有也是一样,先有规矩和功底,再谈自由发挥,游刃有余的潇洒都来源于前期的重复苦练。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律是基础,你想要成长,想要突破,就得给自己规矩,太过弹性的自我管理很容易就让自己的计划垮掉。

20170905


056 负面情绪,正面表达,是我们在语言上的成人礼

这句话是在陈少文的书《心能转境》上看到的,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生活的组成部分。

自我就像海上轻舟,情绪的海洋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又惊涛骇浪,修行就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中保持平衡,不翻船,在平淡的状态下又能保持活泼,不枯槁。

修行的时候遇到负面情绪其实是一种好事,就像打游戏,遇到怪才能升级。负面情绪是自我修养进步的阶梯。一直去避开,其实就是一直没有克服。在自己维持的非常脆弱的保护壳里去生活,胡乱抓取东西去避开自己内心最大的空虚和恐惧,如履薄冰,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掉坑里了。艾兹拉·贝达的《平常禅》里对这种状态的描写就让我觉得非常到位,会有迷雾稍微散开的感觉。

在语言上通过比较正面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正面的认识,这是我的一部分,但不是我的全部,烦恼可以转菩提,业力化尽就是功德。没能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非常好,可以很开心,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也非常好,因为有了一次进步的机会,这是一个修行人,或者更宽泛一点,一个自我精进的人应该抱持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关系,对事务,都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态度。

心海泛舟,或顺或逆,喜怒忧愁

皆为天梯

20170911

小念头

057 关系中的自我表达

在一段和谐的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双方都可以得到表达。给予什么东西都是外在的,有时候会形成堆积,反而把关系中的空洞,双方心里的空洞给掩盖掉了。


一般人在生活里,总是会为了所在环境的规矩,选择性地表达自己。那么未表达的部分就形成了压力。人是处在关系中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不同的关系中表达不同的自我。这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割裂,而且同时有一部分自我是从来没得到过表达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未经整合的人格结构并不稳定,只是靠着环境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回到亲密关系这里,恋爱就像跳洽洽一样,你进我退,我进你退,不断轮转,两个人都是既在释放也在收敛,处在一个张弛有度的状态。如果关系非常亲密,你会非常愿意对自己的伴侣表达自己的更多面向,这是在亲密关系中人格发展和治愈的一个过程。但在另一方面,你又要经常提醒自己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空间也做出这样的表达。一味的释放自己,侵略性太强,会对伴侣形成某种压迫,关系就会失衡。和谐的关系都可以用太极图来做象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边界也有融合,双方均衡对等。

20170912

小念头

058 同样的道理,不同的话

      前天说过一个情绪处理的问题,用了几十个字来说不要将负面情绪的指向对象转移,其实有更通俗的说法,就是不迁怒,就三个字把所有道理讲完了。

      当你直接说不迁怒的时候,并不一定能让人有所触动。它已经把必要的信息说完了,可是你就觉得好像什么都没说。语言文字是通向真相的路径,但是有些路你可能是走不过去的,你对这样的表达并不敏感,换一条路可以到达同样的真相。

      在换一个比喻,真相的门是虚掩着的,每个人对这个东西的理解不同,门开的程度也不同,当自己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的时候,可能只需要很少的信息就可以让你把这扇门推开。当你并没有太多理解的时候,向“不迁怒”这么精简的表达,你是无感的,因为这样的信息对一扇关着的大门的推动力微乎其微,这种状态下是看不到门后的风景的,所以会需要一些更详细、具体甚至累赘的语言文字来助力自己推开那道门。

20170914

酸碱度

小马过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