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乡来的邀约电话,勾起片片愁绪,在这个微凉的初秋。父母离世多久,我也就离开故乡多久,早就下意识淡忘地关于乡下节日的记忆,年年岁岁都不曾再起意过这些节日。
七月半,在老家是一年中比端午和中秋还要重要的节日。对于从小寄居在外婆家年少的我来说,这是个可以与父母团聚的日子,意味着有很多好吃东西可以放开吃,还有那些好玩的表兄弟表姐妹都会来相聚。
七月半要来了,太婆婆和外婆一般是从农历七月初一就开始准备过节的食物。咸干花生是必不可少的:趁着太阳好赶紧地收了沙地里的花生,一家人除了下地和上学的都围在祠堂里摘花生,摘下来的花生用大箩筐装着挑到池塘洗干净,再用井水冲冲就上大锅加粗盐煮熟,最后摊晒谷场暴晒几天---香酥可口的咸干花生就新鲜热辣地做好了。除了做咸干花生,还有苦瓜干、千层糕、绿豆芽、手工肉丸等,而地里的韭菜一个月前就停止收割要留着长韭菜花来炒菜招待亲朋好友。一项项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年年如是,间或某一年谁家新添的怀孕新媳妇嘴馋了会捎来口信让外婆多泡几坛酸菜以便到时带回去。
待得一切准备就绪,吃食都摆在堂屋,馋得我们这群小孩游戏都不玩了,天天转悠在屋里。但是这些都是不能吃的,要等到月半用来招待亲友的时候才能一起吃,于是我们天天盼着月半到来可以大肆吃一顿。当然,我们也是没有那么听话的,趁着大人们不在堂屋总是要摸几颗花生瓜子,饿了就偷块千层糕什么的,心里还窃喜没人发现。
盼着,盼着,七月半终于来了!兴奋不已的我们跟着外婆天蒙蒙亮就起床:帮着扫地的扫地、烧火的烧火(平时不烧的大灶烧起来,前锅吵菜,后锅就压上大大的木桶蒸饭)、摆桌子的摆桌子(这种日子家里总要摆上三四桌的)……
三姑婆,六大姨,小姑丈等等一年就在节日聚一聚的人都来了,我们小孩就忙着叫着认识这些亲戚,就怕错过见面礼---这些见面礼通常是糖果或饼干。只有山里的小姨父每年都给我们带山上的野果,其中有我们最爱的当梨(一种类似于蓝莓的浆果)。而且他家的表姐弟会带自制的陀螺送给我们玩,所以我们最喜欢他们一家的到来。
午饭是很丰富的,要凑齐12个菜,6荤6素其中要有个汤,但凡家里养着的鸡鸭鹅是肯定要有的,池塘捞出来几条鱼也是必须的,有时不宽裕也用小孩下小溪摸着的贝壳凑合,酒是自家酿的黄酒---这时候就要评评哪家媳妇酿的好喝了……终归是要让天亮就赶路来的亲友吃好喝好玩开心的。
男人的酒总是喝得久点,菜是不够吃的,媳妇们早早吃完就会收拾收拾将桌上剩下的菜悄悄放到男人的酒桌上,男人们也就悄无声息吃了去。然后就是整理亲友带来的礼物:一般都是自产的豆角干、蘑菇干、笋干之类,像姨婆这种从城里来的干部就会有苹果或小孩的衣服。回礼是很讲究的,不能回与送的一样的东西,如果回错了,自家媳妇在亲友群里就成笑谈,要谈很多年直到新的犯错的媳妇出现。
我们呢,很勤快帮忙整理和准备回礼,因为剩下的就是我们的了,大人们是不怎么吃的,都会留给我们吃……
离乡多年,听说现在的月半不再像从前那样过了,都是在酒店里大家吃吃饭就散了,也没有亲友会像从前那样留宿彻夜长谈了。心里感觉空空落落的,难受的慌---现在的我们享受着发达便利的交通及通讯,却没有了从前那样热络的交往与交流了!
怀念过去那种慢生活,不能回到从前,就让心慢慢来,不着急的人生也许平淡如水,总会到达心所向往的地方。
今日微风细雨,秋意渐浓,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