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Mitch Albom写关于他的大学社会科学教授Morrie,在临终前最后14周,逢周二一次给他最后的一个人生课。
Mitch于大学毕业后与Morrie教授分开了16年,直至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教授被采访,后来才有机会再相见。年纪已老迈的Morrie患了ALS(渐冻人症),这个病从脚部开始,逐步神经消失、肌肉萎缩、病情慢慢往上身漫延,病人会失去走路及自理能力;到最后,只能在喉部开一个洞靠插管呼吸,并从得病至死亡,最多只有5年时间,而Morrie则认为自己不会有超过2年的时间。 很多人面对死亡时充满恐惧、消沉、抱怨、愤怒,但Morrie却很不一样。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即使面对在世的日子所剩无几,但他更希望把握时机与亲友分享爱。Mitch是Morrie很喜欢的学生,在生命走到最后那14周,兩人每周二一次相聚,进行爱与生命意义的课。
阅读这本书时,有兩处是我特別感动又感触的:
1. Mitch 反思他的生活,作为一位记者、专栏作家,他每天花上不少时间在对他个人来说亳无意义的人和事上,包括明星、模特儿、戴安娜王菲、麦当娜等。很多人去追与他们亳无关系的明星、新闻人物,却不愿花丁点时间去关心一下身边的亲人。教授曾跟他说,不少人活得没有半点生命意义、像半沉睡;虽然他们以为自己为重要的事而忙碌,其实他们正在追逐错误的目标。要让生命有价值,除非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在向人传递爱的事情上、建立你的社区的事情上,并干一些可以为你带来目的和意义的事情上。而教授,那怕快要走到生命尽头,他仍帶着乐观、幽默感,去跟探访他的亲友分享爱,以及与他所爱的学生Mitch每周“相约在周二”,跟他分享生命的意义、世界、后恢、家庭、死亡、情感、恐老、文化、钱、宽恕、让爱挺续、婚姻、完美日子、再见等生命议题。这样的生命,即使离世也是无憾。
2. 当教授讲到家庭这个主题的时候说,假如他是已离婚、独居、没有孩子的话,要独自面对这个不治之症,相信会难上加难,他不肯定自己是否能撑下去。诚然,朋友、同事会来探望他,但这跟不会离开你的家人,是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家人才会全时间关顾你。家庭,不单只是爱,而是会实际守候你,这是金钱、名声、工作均无法取代的!
我看到这段特別感触,因为在今年初就经历了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城市生活,在没有家人在旁的情况下生病入院动手术。在十分恐惧和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还要不断提醒自己,除了家人以外,没有人有义务驻院照顾你、帮你打点一切、让你无后顾之休;发得把把这些难过的情绪吞进肚子里。因此教授说得对,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朋友、同事无法取代。
看完这本书后,我真羡慕Mitch可以有这样一位“生命师傅”,能够在生命快流誓前为他留一处时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