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听了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王涛校长在河南教育家书院所做的师德报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的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解读自己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当好“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二是讲述东天山下的“豫”人记忆。回忆河南援疆教师团队在新疆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讲述了河南援疆教师团队在援疆期间的所作所为。
对口援疆即国家以灾区重建的模式来扶持新疆,要求全国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省市需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援助新疆的有效机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且要下大力气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问题,同时支持新疆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
河南省教育厅援疆的对象是新疆哈密地区。早些时候,我们学校来了一个新疆哈密的老师,在我们学校学习了一个月。我们学校也曾今有一位体育老师和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参与了援疆活动。我只知道条件特别差,但是差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所以,很多老师是不愿意援疆的,领导考虑到上级的要求,再找事宜的老师谈话,动员去援疆。我倒是想去新疆支教一年,但是我的学科似乎并不符合援疆的需求,只好作罢。所以援疆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
王涛校长主要结合自己的援疆经历谈了自己对《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国的理解,他的个人经历是对爱国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看王校长的课件中展示了新疆的美景、美食和水果时,眼馋的要命,这么美好的援疆生活谁不喜欢?随即他画风一转,变成了隔壁沙漠的漫天黄沙。新疆的天气干,干得你口鼻流血。新疆的天气冷,冷得你手脚生疮。新疆的日照强,晒得你直脱皮。但是王校长说,爱国就是无论风景如画还是风沙肆虐,爱她就爱她的全部。来到新疆,就要扎根新疆。
王校长给我们讲了两位古人:班超和左宗棠的故事,还讲了三位老人的故事。来自四川的抗美援朝退伍老兵林祥庆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二话不说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开荒种地;河南音乐教师李彦省在新疆一干40多年,教唱国歌等歌曲,为新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人才。还有黄田农场退休的老连长李新年,为了开荒种田,来到新疆,中秋节回不去的团圆夜,没有月饼,只能对着夜空望月亮。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为建设和发展新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在他眼里爱国就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最深处的传承、烙印和热血情怀。
很多援疆的老师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新疆,有的家里又年迈的双亲,有的父母患有癌症,有的孩子正值成长的关键期,也有的人在援疆期间亲人离世。他们舍小家为新疆这个民族大家庭,所以王涛老师说爱国在援疆教师的眼里就是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的含泪的笑和离别的爱。
与他一起去的都是校长和中原名师,真是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他们一起参与新学校的建设,校舍搬迁,安全值班,防疫,还要教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克服了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让学校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爱国,就是迎难而上,不惧风雨的身体力行和坚守执着。
我真为援疆教师的精神和大爱而感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爱国!
但是不是我们没有去新疆的教师就不爱国了呢?不是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援疆的机会,也并不是只有去了新疆支教才是爱国。有的人干大事是爱国,但更多的人,做好小事就是爱国。作为一线教师,爱国就是对你的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每一份作业负责。认真履职,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爱国。在疫情当下,我们更要迎难而上,服从学校安排,上好每一节网课。上好每一节课,就是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