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有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所有人类讲的都是是同一种语言,他们为了一睹天堂的真容,决定建一座直通天堂的高塔,这座塔被命名为通天塔。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没过多久通天塔就已经初具雏形。此时,上帝也看到了通天塔,他马上发现了人类的计划,不过人类想直通天堂的想法在上帝看来是对他的亵渎。
为了阻止人类,上帝让人类拥有了不同的语言,刹那间,还在施工的人类马上陷入了一片“鸡同鸭讲”的困局中,本来井然有序的现场变得一片混乱。
因为语言不通,人类丧失了沟通能力,通天塔的建设也只得就此作罢。
几乎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高效沟通是实现双赢、提高效率的基础。
可是人脑不是机器,人类的沟通不是从一条电脑输出一条指令,传输,在另一台输入指令这样的简单活动,我们沟通时总会因为个人经历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怎样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出,只有从倾听和表达两方面同时入手,做到知彼和解己,才能实现高效沟通。
01 带着同理心倾听,才能真正做到知彼
有一个父亲觉得自己不了解儿子,他的理由是“他不愿意听我说话。”
很显然,想要了解一个人,最需要的是听他说话,而不是“让他听我说话”。
很不幸,很多人都和这个爸爸一样,想要通过让别人听自己说话来了解对方。
即使在倾听时,也总有太多的倾听者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聆听,他们从来没有试着去理解别人,更多的是带着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和自以为是的态度,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听。
最高层次的倾听是同理心倾听,这种倾听方式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听者可以不同意说话者的观点,可是必须“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同理心倾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述说话者的观点;第二个阶段是加入自己的解释,检验是否明白说话者的意思;第三阶段是加入个人感受,试着体会对方的心情;第四阶段是带有感情地对状况加以解释。
通过这四个阶段,不仅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想法,也能让对方更加了解自己。
不过,要做到同理心倾听很难,我们需要时不时提醒自己,以便更频繁地在沟通时使用这个方法去倾听。
02 有技巧的表达,才能高效“解己”
古人一向强调做人不仅要知人,更要自知,《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也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认为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知彼、解己。
与知己知彼略有不同,知彼解己强调的是了解他人,同时也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
不可否认,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确实都很重要,可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除了了解他人和自己,也有义务让别人了解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向沟通。
如何获得他人的理解呢?书中认为有技巧的表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以下的案例可以很清楚的解释什么是有技巧的表达。
一名大学教授,申请研究基金不顺利,因为他的研究不是学院的主要方向。
针对他的状况,史蒂芬·柯维建议他按照品德、感情、理性的顺序重新申报一次。
在新的申报中,他首先表达已经了解对方的目标以及关于这项研究的担忧,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介绍进行到一半,他表达了自己清晰的思路,并尊重对方的观点。
结果,他的基金申请获得批准。
这个过程种,教授依次从自身的品德、同他人的关系(感情)、自己的能力(理性)三个方面有效表达了自己,这也是获得理解的三个重要技巧。
写在最后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当今社会,了解他人很重要,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同样重要。
知彼解己,才是高效沟通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