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打羽毛球,闺女在旁边跟着教练学。我正在全神贯注打球,突然又听到闺女叫“妈妈妈妈”,我抬眼一看,她又脱离课堂,跑过来了。我不知她叫我所为何事,但是看她的样子并不着急,应该是没啥事,只是她调皮捣蛋,非要来干扰一下我而已。(此时自己有点想当然,在人际交往中属大忌。)
这么想着,我自己心里不免有了些许不快:之前已经明确告诫闺女,我在场上打球的时候不允许来干扰我,除非有紧急情况,那也得先说明。显然,闺女又把这条“告诫”抛诸脑后了。
我推断闺女没啥大事或紧急的事,于是只是看她一眼,没有回应,没有搭理,依然打我的球。闺女还在“妈妈妈妈”地叫。我的心神多少受影响。突然想到,干脆我把这次当作训练自己抵抗干扰能力的机会。于是努力集中精力继续打球。
过了一会听不到闺女的叫声了,顿时感觉很清净。
一场球打完,我发现闺女正坐在椅子上全神贯注看我的手机!她没有征求我的同意,私自翻出我的手机看!那一刻我心里冒火。闺女看到我,赶紧把手机关了还给我,然后去练习了。
我反思了一下,刚才闺女叫我,不管有事没事,如果我及时回应她一声,有事解决事,没事也给到她一个及时性心理需求的满足,那样她是不是就不会私自拿我手机看了?我感觉,闺女私自看我手机,更像是为了“报复”我不理睬她,故意跟我对着干,做一些明知会让我生气的事,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有这种可能。
打球结束回家,闺女洗澡后问我完成该打卡的作业后可以看会手机吗?我没有接住闺女的话,没有马上答应她,反而质问她:一共就二十分钟,你的作业能完成那么快吗?要写书法作业,要背诵,要朗读英语和语文。你可别为了图快,作业随便糊弄一下啊。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的担心,担心闺女为了玩草草完成作业,但是这样的表达法,好像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担心,反而像在说教,闺女不乐意听。
果然,我说完没听到闺女有下文。手机就放在床头柜,闺女可能已经自行拿走了。
等我洗澡出来,看到闺女关着门。我敲门想看看她作业完成的情况,一推,发现门反锁着。门里响起闺女的声音:“谁呀?”
“是我,妈妈,我要进去了。”
“我在写书法作业,你别进来。”
“你写你的作业呗,为啥不让我进去?”
“我不想让你看。”
“快开门!”我意识到闺女把自己反锁在里面肯定有名堂,所以强势命令她开门。
闺女拗不过,开门了。
我进去一看,闺女果真在写书法作业,手机搁在书桌上。问她其他作业的情况,答还没完成。
“你的书法作业写了十五分钟?”我问了这句就转身出来了。
我推断,刚才过去的十五分钟,估计有十四分钟半钟的时间都在看手机,只是在我敲门后的半分钟里才写书法作业。
我有些后悔,与其让闺女这样跟我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不如在闺女开始问我的时候就爽快答应,并且给她提明确的要求:“乖,可以啊!如果你完成了所有的作业,可以看一会手机。不过,妈妈要求你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一会妈妈去验收,你同意吗?”这样不但给予了闺女及时性的心理需求满足,她更愿意去完成任务,而且不会跟我玩“两面三刀”的把戏。
两件事,都是因为我没有接住闺女的话,没有给予她及时性的心理需求满足,导致她动起了歪心思。如果长期下去,只会培养闺女的对抗和反侦察能力,除此别无益处,何必呢!
必须改变一下处理方式,用更科学的方法处理,接话、接人、接物、接心。
小记:
昨晚儿子迟迟不愿意睡觉,为了玩,非说要跟爷爷睡。我一时来气,随他去。谁知十一点多了还听到儿子蹦床的声音。我火了,起来收拾了一顿儿子,不让他进爷爷的房间。儿子大哭,婆婆哄了之后止住了哭,但他不愿意再跟我睡,自己睡到了闺女的床上。昨晚儿子自己睡了一晚,早上起来问他睡得好吗?他回答睡得好啊,挺愿意自己睡的。看来可以考虑分床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