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被无限放大着。
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每家每户基本上都能送自家孩子上学了,但是在以前却不是这样,以前读书的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有一个人去读书意味着家里又少了一个人干农活,家里的负担也重了一些,而且有些家庭根本无法供孩子上学,一些孩子才刚懂事就要和大人去田里干农活了。
那时读书的机会太少了,只要有机会大家都是抓紧读书,读书出去就能去个好单位或好工厂,从此走出农村,就算挤破头也要去读书,所以读书的氛围可想而知。
可是现在的孩子呢?父母那是哭爹喊娘的叫孩子做作业看书,拿着手臂粗的棍子在后面追,但孩子依旧是无动于衷,因为现在的孩子是为了父母在读书!孩子们把读书当作了一个父母在自己懂事时就安排的一个任务,是一个不可违抗的任务,他们没有理想和目标,他们只是成了父母炫耀的工具,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而读书。
今天,小途蛙带您从学校的起源讲起,一起来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不爱学习了!
01-现代学校的起源
从根源上来说——现代的学校教育体制起源于 18 世纪的普鲁士
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社会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普鲁士教育体制在此时应运而出,旨在为工厂培养大量掌握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年轻工人。
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
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普鲁士的学校就要求儿童在学校不可随意走动、不可随意上厕所、不可抱怨、不可违抗命令等等。
普鲁士的学校还对学生加以思想灌输,旨在培养“诚实、勤劳、可靠并且热爱普鲁士,热爱国王的新一代”。
所有的目的均在于使未来的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高强度工作并且服从工厂的管控。
由于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对于劳动力培养的高效率以及推动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作用,该制度迅速扩展到其他工业国家。
02-普鲁士教育系统的延续
在今天,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建立在普鲁士系统的基础上,其目的也基本不变,依然是为了培养大量劳动力。
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设计于1893年,10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上个世纪,美国的“成人教育之父”Malcolm Knowles,开发出了一种成年人高效学习模式,他称呼这东西叫Andragogy。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Andragogy成人学习模式呢:
1 .Adult ne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instruction.
学生(成人)需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筹划与评估之中
2 .Experience(including mistakes)provide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acrivities.
以经验(包括错误的经验)作为学习行为的基础
3 .Adults are mos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subjects that have immediate relevance to.their job or personal life.
学习者(成人)对那些能马上在他们的生活或者工作上用得上的科目最感兴趣
4 .Adult learning is problem—centered rather than content—oriented
不以内容导向为核心,而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核心设计的。
是不是跟我们的儿童教育完全一致?
换言之,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压根不存在儿童教育,只是强行给儿童进行了“Andragogy”。
这套教育模式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点——成本低,
而且一个方法可以用在几乎所有的教育环境中,所以该模式被我国大批量采用。
换句话说——即使是作为成人教育,Malcolm Knowles也认为这种“Andragogy”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成年人。
因为它太过枯燥乏味了,只有急于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并且有着相当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成年人才能熬过这种学习模式并且成功收获到知识。
更多的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只学到表面的东西而无法深入。
所以最后,这位学者将Andragogy模式定义为有缺陷的成人教育理念,这种模式几乎无视人类心智,不适合绝大部分人类使用。
所以说,孩子厌学是正常的,没有厌学情绪才不正常。因为当今国内儿童教育从根源和模式上就是逆人性的。
03-家长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普遍方式
有位教育大家曾说: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上下五千年没变过!
中国家长在主观意识上从来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而是当作——人生的延续、理财的投资、攀比的工具、防老的保险,否则根本无法解释为何绝大部分家长可以“为了成绩不顾孩子死活”。
“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与孩子间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资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轻情商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点话题引发热议。
2023年年初,《衡水二中学生的发声,救救我们》在朋友圈刷屏。文章作者讲述了一些发生在衡水二中的“可怕故事”:包括对女生进行体罚、有些学生得了抑郁症等等。
这篇发在知乎上的求救贴现在已经不见踪影,而衡水二中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说法,其实也并不算“新闻”。
2021年9月1日,公众号“正面连接”刊发杜萌的长文《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为读者详细讲述了所谓“衡水模式”,文中就有老师在楼道里打女生耳光、揪头发、拉上窗帘把不听话的学生从前门踹到后门的内容。
“衡水化”是全方位的,孩子们从初中开始,就要进行考试的魔鬼训练!
在小途蛙看来,所谓衡水模式,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地方。
它就是以考试为核心,通过身体和心灵的规训,达到“效益最大化”。它不太会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因为它本身就没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关于这种模式的争议已经很多年了,结果是这种模式遍地开花,模仿者众。
衡水模式的出现寓意着体罚在学校已经体系化和制度化了。家长们其实也心知肚明,他们深知自己孩子经历的是“魔鬼式训练”,但不仅默认,甚至要花更多的钱和关系,想方设法入营,原因就是这种残酷的历练,能提高考试成绩。
衡水二中不会被推往深渊,处在深渊的倒可能是那些孩子。社会也不会持久关注这种求救声,因为它“没有新意”。
唯一能够指望的,或许是某些家长的觉醒:
你如何看待孩子的痛苦?
你所渴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
综上所述,目前的教育方式,不论是机构还是家庭教育都未能脱离Andragogy成人学习模式。
适应现行教育方式的孩子必须:
有强烈的,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意愿
有自驱力,学习动力来源于自律而非外部因素诱导
这类孩子可借助工具和方法自主进步,也就是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没有自驱力的孩子,通过“衡水模式”可取得部分进步,但多无兴趣,无法转换成自主学习。
没有自驱力且缺少外部压力/诱因的孩子,无法学习和进步。
04-如何让孩子产生兴趣并自主学习
对于儿童教育方面,有大量的关于态度和注意力的研究。这些研究里,往往都有提到:
儿童与成年人不一样,他们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全,自控力、情感控制、甚至是身体控制都不及成年人,在身体硬件还没发育完全的时候跟孩子谈自律,自控,很多时候是完全没意义的!
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全,在医学的行为能力鉴定上直接等于精神病,他们连刑事责任都不用负,你跟一个精神病谈自律有意义么?
所以在教育活动里要注重内容导向模式,也就是吸引着孩子学习而非逼迫他们。
目前的所有相关研究都表明,儿童教育应使用正反馈引导:
1、同伴与老师的鼓励带来的成就感好奇心反馈:
通过铺开一段知识后的故事,吸引青少年主动学习该领域知识
2、多媒体结合:
利用电视,网络,视频新技术,让干而无味的知识变的形象生动,适合孩子消化学习。
3、“劝说”研究:
如何说话才能让孩子更愿意接受,比如教师的话里百分之几应该涉及到知识,百分之几涉及到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链接生活与知识来促进学习
4、集体讨论的重要性和设计模式:
青少年更乐于与同年龄段的人一起讨论心得而非回答成年人的问题,这个过程里他们会更高效的利用知识。
5、如何因材施教:
将青少年的学习情况分出了九大类,为每一个状态专门设置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尾声
儿童的学习需要外界的支持引导,孩子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大多来自于老师的肯定、父母的支持、考试分数等,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毕业后有更好的工作等。
所以,学习状态的本质是“extrinsic motivation”,也就是为了获得报酬而进行的劳作行为。
孩子前面学习的驱动力来源于后面的奖励,这种驱动力与前面的学习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行为在学术上叫做延迟性满足,也就是说,个体为了获得稍后的心理或生理满足,而完成当前的任务。
那么如果后面的奖励不够稳定或者甚至不存在,孩子就失去了劳作的源动力——出现厌学行为。
厌学行为来源于个体心中对于未来报酬的极度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让个体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会选择最稳定的“满足当前欲望”的行为。
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幼年时期的中国父母一步一步训练出来的。因为这种训练的本质就是,父母也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们无法忍耐孩子成长需要时间,学习以外需要有放松时间,他们急切的想让孩子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所以他们拒绝延迟任何一点时间。
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本质是家长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这会变成一个死循环无限传递下去。
所以,让孩子爱上学习应至少从几个方面入手:
从孩子角度,将长远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预见的小目标;
从家长角度,让其每天能感觉到孩子的成长,觉得寓教于乐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