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有很多梦想。现在长大了,有些梦想已经从你的梦想仓库中剔除,但还有些梦想还时不时的闪现在你的心中。你也许会想:如果能够倒回20年前,我一定要让它实现;或者你也会说,那也仅仅是梦想罢了,我根本不是那块料。错!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就是让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进入梦想殿堂的钥匙。
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它为什么有效?我们怎样应用它?
简单来说,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在学习区能及时获得有效反馈的反复专注练习。刻意练习产生的高质量的心理表征进一步促进刻意练习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可以应用PDCA循环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在学习区能及时获得有效反馈的反复专注练习
刻意练习是什么,书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却明确了刻意练习必须满足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包含如下五点:有目标、在学习区、及时反馈、专注、反复练习。只有同时包含这五点的练习才可以认为是刻意练习。
- 有目标
有目标,是说刻意练习不管是从相对长远的周期,还是每一次练习,都需要明确的目的。 - 在学习区
走出舒适区,刚好超出你已经掌握的基础之上不多的程度进行反复练习。显然,这种练习由于脱离了你的完全掌控,避免了自动化运行,过程是不会是很舒服的。 - 及时反馈
你练习的方式方法对不对,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避免走弯路。 - 专注
由于是在学习区练习,而且得到了别人(通常是教练)的及时反馈,专注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之所以单独提出来,是因为有时反馈并不是从别人身上得到的,需要自己主动想办法得到反馈,这时就要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专注,才好评估练习的方法是否有效。 - 反复练习
反复练习,是强调练习的时间要足够。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只在此特征中发挥效力。当然,根据你所练习的领域和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及时反馈的程度,可能不需要1万小时,也可能远超1万小时。
刻意练习产生的高质量的心理表征进一步促进刻意练习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刻意练习会产生高质量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务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心理表征不仅仅是心理学,而且也有着生理学上的改变,根据不同领域,其大脑对应区域会变得更加膨胀。所谓高质量的心理表征,简单的说,就是看到某个现象,听到某个指令,你能在大脑中迅速的建立起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结构性的印象或者自然而然的动作。刻意练习产生高质量的心理表征,反过来高质量的心理表征又进一步促进刻意练习的效果,产生更高质量的心理表征,形成良性循环。埃里克森研究了一系列各领域的顶级人士,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了刻意练习才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建立心理表征的适应能力会相对减弱一些,但也比不进行刻意练习好得多。
应用PDCA循环进行刻意练习
怎么应用刻意练习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呢?我推荐PDCA循环。先做刻意练习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刻意练习、随时检查练习的效果并做相应的调整,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整个过程可以自己做,但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找到相关领域的教练,进行系统性的训练计划,这样能得到及时客观的反馈,在你的学习区有针对性的对你进行反复训练。
到了这儿,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刻意练习是走进梦想殿堂的钥匙,但要登堂入室,除可能需要相当金钱上的花费(比如请资深教练),还有很长一段并不好走的路要走,甚至在你已经登上梦想的殿堂后不再刻意练习的话也可能会自动退出殿堂。所以关键还是要想清楚,这是不是你真正的梦想。如果是,会有足够的动力支撑着你前行,爱非坚持!
附
“金字塔原理”从原理来说是比较简单的,SCQA(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的序言结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的展开论述,但要用好却非易事,“刻意练习”是掌握任何技能的必需阶段。与其说“金字塔原理”是一个思考框架,不如说它是一个表达框架,但思考与表达本来就不是绝对割裂的。在我已接触的资料中,推荐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对金字塔原理的应用做了比较落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