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若说:为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的人,很少;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本建立了,道就产生。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
“弟”通“悌”;“与”通“屿”,是语气词,和“者”“矣”无异。有子是孔子的学生有若,少孔子13岁,论语中称为“子”的除了孔子,还有有若和曾参,所以后人也因此推断论语是有若和曾参的弟子编纂的。过去的孝悌就是子事父,弟事兄,长兄为父大抵就是这个原因吧。这里的“本”“道”“仁”无法直译为特定的意思,因为通读论语就知道,孔子所说的本、道、仁有很多种意思,我将这些理解为为人的各种优秀状态和品质,不同的语境下指代的意思不同,在这句话里主要指的是孝悌。
儒家将礼看得很重,礼中的孝自然也是孔子老生常谈的,也正是当时社会礼坏乐崩才使得孔子周游列国。一个人和社会有三种连接方式,血缘关系、其他人、其他事,所以无论是否能识文断字,对待父母、兄弟姐妹要有最基本的孝,也可以理解为爱。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是横眉竖眼,恶言相向,那么他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好脸色,易怒易冲动,因为在他的脑子里,没有边界和尊重可言。孝悌的习得来源于教育的第一步——家庭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尊老爱幼,在社会交往中,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把这里的孝悌升华一下,也让自己的修为更高一点,那就要做到同时尊重父母之外的长辈,同时爱兄弟姐妹之外的同事、邻居。做到了这一步的人,就不会冒犯上级,这里的上级指代很多,年长的,级别高的,学问高的……,而犯字主要指侵犯、触犯,所以并不是说上级有错要忍气吞声,而是警示自己不先做恶人,遇到问题,冷静处之,做到非暴力沟通。以一种冲动的姿态去面对上级,很容易造成零和博弈的局面,这是得不偿失,为何不考虑一下第三选择呢?让自己和他人都能达到彼此的目标,却又不会伤害彼此。学会这一点我看了几本书,可以很好的帮我保持冷静和尊重,他们是《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第三选择》、《如何培养孩子的的社会能力》。
人能够爱别人,尊重别人,就不会行造反之举,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且我坚信人性本善,通过沟通和真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坏事也能变好事。现如今国泰民安,国人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啸聚山林、居梁山水泊,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故事就让他留在《水浒传》吧。
积极心理学始终强调自我积极主动的改变,本着双赢的目的和他人相处,所以君子只在根本上下功夫,这也可以对比史蒂芬·柯维提出的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影响圈指的是自己能量能覆盖的范围圈,而每个人关注的永远比自己有的要多,所以关注圈大于影响圈,只有做好自己影响圈的事,从根本上扩大影响圈,才是真的成长和收获。如果将精力过分放在关注圈,既没有做好当下事物,想要的东西依旧在关注圈与自己遥遥相隔。每棵树土下的根永远比树枝树叶密集复杂,而稳固的根才能抵御狂风暴雨,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温馨提示:点关注,不迷路,欢迎私聊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