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历史发展的脉络而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未中断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面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近代抗争侵略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奋斗发展史,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时代的差异以及社会发展主题的变化,造成了历史面貌的变化,但文明的核心主线,始终如一。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大善和奉献的精神主旨,根本目的都是实现人类的自由与幸福。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理想的世界被称为“大同世界”,《礼记·礼运·大同》篇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简言之,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和谐有序地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私有对立的东西。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宜言》中勾画了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之所以有如此宏伟的蓝图,是源于心中对全人类怀有的那份赤诚大爱。早在马克思青少年时期,1835年,十七岁的他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岀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份无我的奉献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至善与慈悲,同出一源。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又进一步阐释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也就是说,共产主义将要为人类实现的目标,是让全人类获得自由与幸福,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精神的全方位的自由与幸福,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而雪漠心学的精髓要义——“大善铸大心,行为利众生”,也同样是一种没有私欲和执着的奉献精神。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