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在健全完善优惠政策体系、精准靶向引才措施、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上出新招、亮实招,掀起轰轰烈烈的招才引智热潮。能不能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对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聚人才、纳贤士,精准招引“合适”的人才。《战国策·燕策一》记录的“千金买骨”的故事讲述了当权者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引才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要有精准定位的手段,只有破解了“大网捕鱼重增量、鱼水混杂轻质量”的问题,把人才引进变成连接产业需求与适用人才的桥梁,才能真正让人才发挥作用,避免有量无质、人岗不适。结合乡村振兴、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要,画好人才“需求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因事择人、按图索骥,确保引进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需要。要将引才和育才、用才结合起来,积极实施人才项目、搭建平台载体,让引进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明慧眼、识英才,科学供给“合身”的岗位。引进人才之后还要用好人才,决不能“一引了之”,没有下文,须避免机械化使用人才,亦或配套保障跟不上,导致“无用武之地”的窘境,真正把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被引进时,无不希望用人单位慧眼识珠,结合自己的“特长”安排岗位,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任性用才”的问题,认为人才进来后就归“我”管,“我”想安排在哪里就安排在哪,导致人才“明珠暗投”,未达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效果。因此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胆使用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着眼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引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人才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人才贡献”。
筑暖巢、引凤栖,系统打造“合心”的环境。“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是否让人“心安”,是人才能否“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关键。有的地方为了能“引得来”人才,不顾地方实际盲目推出所谓“政策优惠大礼包”,人才到了之后发现引才优惠政策“缩水”,难免产生“被骗”之感,继而难免“这山望着那山高”。各地在制定引才优惠政策时要做到“扬长而不避短”,将自己有的、能提供的服务全方位真实地展现出来,而自己没有的、暂时服务保障不了的也要明确说明,让人才感受到百分百的诚意。同时,也要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等服务体系,尽可能为人才“安居乐业”的“暖巢”,确保引进来的人才“留得下、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