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一一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 童心灵中点 燃 着“ 想 成为一个好人”的 火 花 的 那 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让我们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
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他们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几个组。
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 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 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
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过大纲要求的习题: 应当给这些学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独立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帮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
第二组 里 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 能 很 好地完 成 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一部分学生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题利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
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
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这些组的学生并不是停滞不动、凝固不变的,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