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失败后,楚国龟缩于南方,三十年间未敢北进中原。楚成王晚年,因欲废长立幼而引发祸乱,其子商臣弑父代立,是为楚穆王。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卒,其子侣继位,这就是后来问鼎中原的一代霸主楚庄王。
即位之初,不飞不鸣。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楚庄王不是这样,他即位的头三年,不理朝政,就跟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一样,最喜在内帷厮混,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闲,日夜为乐。不仅如此,楚庄王还下了一道命令:“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很聪明,不敢直言进谏,而是让楚庄王猜谜语:“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心领神会,就等着楚庄王这只大鸟振翅高飞了。
整顿朝纲,肃清边患。三年期满,庄王乃罢淫乐,临朝理政,对内夺了若敖氏的大权,杀了一批佞臣,提拔了一批良臣,朝堂顿时变得清朗,国人大悦;对外收拾了庸国,边患清除。当时,庸国带头挑事,楚庄王采用骄兵战术,有计划地七战七败,让庸国人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待其麻痹大意之时,楚国悄悄地联合秦国和巴国对庸国来了个战略大包围,一举将庸国消灭,瓜分了庸国的地盘,进而威服群蛮百蒲。
选贤任能,虚心纳谏。一个有作为的国君,身边往往有一批贤才辅佐,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孙叔敖。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淡泊名利,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他是可进可退的。孙叔敖少有贤名,经虞丘子推荐,受到楚庄王的重用。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治国理政,楚国的政治生态为之焕然一新。太史公赞曰:“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楚庄王十六年,平定了陈国内乱,本打算就此把陈国的地盘划归己有,群臣都来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认为这样做不厚道,牛踩踏了庄稼固然不对,但咱也不能直接把人家的牛给牵走了啊,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意见,又把陈国给恢复了起来,由此极大地提高了楚国在诸侯中的威望。孔子读史至此,欣然赞曰:“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北上争霸,问鼎中原。春秋时期的游戏规则是,谁要想当老大就得把之前的老大给干下去。城濮之战后,晋国成为中原霸主,中小诸侯国都唯晋国马首是瞻,现在楚庄王羽翼丰满,想夺这霸主之位,就须得跟晋国较量一番不可。楚庄王十七年即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大国以争夺郑国为导火索在邲地(今河南郑州西北)爆发了一场大战,晋军主帅荀林父临战狐疑不定、副帅先縠不听节制,人心涣散,结果使得无必胜之象的楚国在这次战争中大获全胜,晋国的霸业衰落。早在楚庄王八年,楚军追击陆浑之戎时,一直把军队开到周都洛邑的郊外,在周王室的地盘上搞军事演习,炫耀武力,周定王惶恐,派大臣王孙满出城犒劳楚军,楚庄王借机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轻重、大小,表现出觊觎天子之位的野心,史称“楚王问鼎”。因为有强大的晋国在,楚庄王这个时候尚不敢太过造次;而九年以后,楚国通过邲之战打败晋国,一跃成为当时谁也惹不起的头号强国,楚庄王的霸业最终得以成就。
楚庄王外昏内智,三年不出号令,之后一跃而起,灭庸服群蛮百蒲,平定若敖氏叛乱,观兵周疆,饮马黄河,挫败强晋,立威定霸,真可谓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