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题解】
孔子的学问和道德修养,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取得的,他深信要跟着圣人的脚步走,方能升堂入室,强调将圣贤之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注释】
①践迹:踩着前人的脚迹走,即沿着老路走。
②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译文】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途径,孔子说:“不踩着前人的脚印,做学问也到不了家。”
《华杉讲透论语》
所谓知行合一,当你还不知道,你就照着师傅说的,一点不打折扣地去行,在行的过程中体会,慢慢才能知…
这在日本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里,是今天剑道的“守、破、离”。
守,是一招一式严格照师父教的来,一点也不偏离。完全掌握熟练之后,才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和突破。
就是你先要践迹,才能入室,入室之后,再考虑突破,最后可以离,离开师父,从心所欲不逾矩,并能开创自己的风格。
《论语别裁》的讲解完全是另一种解释
不同环境人文不同善恶表现
为善不为表现,无人知晓只为内心真善。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积阴德于子孙”
//我的感想//
多读多学,踩着前人的脚印,真正踩明白之后,融会贯通,创意创新,
按照《华杉讲透论语》的理念,还是一个“度”的掌握,何时“守”何时“破”何时“离”靠自己掌握,而这个“度”的掌握是一项能力,是能力就可以学练可以提升。从而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轻松灵动。
听《樊登讲论语》,我的感悟
“迹”是谁的怎样的“迹”的区别,成为“践”或者“不践”的决定方向,最终“入室”也看是怎样的“室”。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