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提升口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口才的载体是思想,所以不能简单的把口才等同于一般像游泳或者开车一般的技能,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决定它的战线会相对较长,那有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到底练到怎样算是口才练好了呢?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有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检验自己的口才练到了大概什么程度
一、对目标是否有正确认知
首先第一点是要检验自己想要提升口才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偏,可能做再多努力,方向就是有问题的。比如有些人想要提升口才,只是为了显摆自己,好让自己在人群中显得更加厉害,这其实就是一个误区。抱着这样的目的出发,基本不可能达成目的。因为显得厉害不管是从你自己的视角还是他人的视角,都是靠不住的。
就像汇报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所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出来显得我们很辛苦,而是为了争取认同,获得更多资源投入下一个工作。同样向客户介绍产品也不是为了把卖点一个个抛出来讲清楚,而是为了最终能够成交
所以提升口才本身并不是目的,展示自己也不是目的,背后真正的那个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
所以衡量口才有没有练好,第一步先检视一下自己的目标吧,口才应该是一项工具,它是为了帮助我们达成我们背后的那个真正的目的而服务的,它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二、对思维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二点是对思维能力的掌握程度,因为口才的载体是思维,很少有想问题想的非常清晰但说不明白的人,只有想的不清楚才会也说不清楚,那这里的思维能力其实又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系统思维能力、一个是结构化思维能力。
先说系统思维能力,假设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生一件极小的事情,就容易受到很大的情绪波动,其实就体现系统思维能力偏弱,因为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品性、都是有充分认知的,有我们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那么就不会轻易受到外部影响,或者他人看法的影响。
比如有一天你因为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被领导批评了,系统思维能力弱的人,可能因此情绪大受影响,对自己产生诸多的评判,觉得自己就是哪哪都做不好,因为一件事情,上升到评判自己整个人。而系统思维能力强的人,他们会拥有更强的韧性和复原能力,他们会去理性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犯错这个结果,找到症结,并且能从中吸取教训。不会因为这一件事情上的疏忽而上升到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因为他们内心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能力或者品性的看法不会因为一次的某个疏忽就有所动摇。
而如果一个人轻易动摇,而口才是一种“术”,在术的层面练的再好,但根基不稳,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再说关于结构化思维能力,这是一切表达底层的一个通用工具,它能把我们的思维化繁为简,掌握了结构化思维能力,你就能够通过它,对你的思维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类组合,最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传递出去,这是练好表达最基础的部分。
三、是否擅长学以致用
很多人经常不停的学习,但是却不一定会应用,这就导致“学了很多,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相比古代,我们现代人随便拉出一个,可能都比古人所掌握的知识更多,有句谚语叫“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但那时候不是纸质书、是用竹简的,而且车也是马车,不是火车,所以五车竹简能装多少知识呢?最多十几二十万字,也就一本书。所以现代社会,随便一个人,知识储备可能都是超过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但是我们为什么还在学习他们呢?这是因为知识和思维是不一样的,我们学的是他们的思维,而思维才是一种能力。
所以这就提醒我们,知识并不一定是学的越多思维能力就越强,更为关键的是要懂得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有主动调取我们所学知识来解决的习惯,也许一开始很别扭,总习惯于用本能的经验去对待,但是要试着改变这个习惯,多调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把知识和问题之间进行打通。同样,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要去主动思考这个知识能为我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断这样刻意的进行链接,便能有效的提升我们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然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所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大脑中只是分别存储,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威力。
所以针对口才练到怎样算练好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做到上面三点,首先要正确认识目标,口才它是一项工具,它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背后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它是为我们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多提升思维能力,包含系统思维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根基越稳,术的层面才可能发挥出效果,不然可能本末倒置。最后还要学会学以致用。这三点在我看来,是相比练口才而言更为重要的层面,也是衡量口才有没有练好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