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地铁看到麦当劳的广告,文案写着:“高考不能决定你的人生,全力以赴就好。”和胖子讨论说,这个广告做的不错,说的也在理。高考这事也分人群,对于贫寒的子弟来说,高考可能决定人生的50%,对于家庭背景不错的孩子来说,高考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毕业三年,为什么同学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有一个回答分析:在校园环境中,模糊了同学之间的智力、资源等条件,家里有钱的同学看上去也只是多了一些零花钱,殊不知在毕业后,他能拥有的资源可能帮助他迅速走上一线岗位和获得晋升。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对于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通过高考,让孩子去大城市求学,获得更多好工作的可能性,是为数不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之一。
我参加了两次高考,06年高考成绩是549,离本科线一分,选择了复习。第二年高考616,比一本线高出40分左右,去了北京念书。复习一年现在看来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我去了更好的大学,也在北京生活了七年,遇到了很多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学,尝试了有趣的体验,培养了户外的新爱好。这些在我看来去一个普通二本院校都是比较困难才能实现的。
我的同学里A姑娘当年考分和我一个档,去了武汉不错的大学,毕业之后却找工作很尴尬,回到家乡做了公务员。B是当年补习班的班长,虽然很用功,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去了沈阳的二本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跨专业考研400多高分考到北交大的土木,毕业也留在了北京待遇和发展都不错的国企。
我们的生活都在不断动态变化之中,虽然高考影响了后面四年所在的地方,但是在后面的三年、五年,会因为在大学的投入和付出而改变。
最大的谎言来自我们的高中老师,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
并不是的,所有上大学打酱油的同学,都在毕业的那一刻惊慌失措。逃过的课、抄过应付的作业、好几门刚好及格的功课、和同学一起熬通宵打游戏的时间,有点羞于谈起。
工作之后就可以轻松了吗?没有。有KPI、汇报、考评,社会这条路选择太多,充满变数,有人选择创业了,两轮风投之后,可能就实现财富自由;有人在体制内工作,每天看领导脸色,虽然事情不多,可是晚上总是难入睡;有人工作虽然满意,但是收入太少,不断地找寻更多收入的渠道,账单总是最真实的。
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如果有一个事情会让我们的生活持续发生变化,它不是分数、不是资源、不是头脑,是驱动力。
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在挫折面前想办法。即使是曲线救国,路途艰辛,也没有阻断前行。没有资源,逼迫自己找到新的突破口。没有样本,学习模仿创造。自己就像一只队伍,一部分的我负责失望的时刻摇旗呐喊,一部分的我负责面对问题找到解题思路,一部分的我负责一路高歌时提醒规避风险。
重力势能取决你的起点和最后的位置,而这中间的过程就是我们生活的所有经历。有上升有下跌,有时会保持一条水平线,保持耐心,持续学习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