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

教学目标:

1.认识“哉、巍、弦”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注意“哉”“巍”的写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少”“为”等多音字字音,读出古文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3.运用借助注释、资料、插图、联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在反复诵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艺术魅力,传承创新知音文化。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受艺术魅力,传承创新知音文化。

课前预学:

网上云游知音故里、汉阳古琴台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聊“知音”

1.课前同学们云游了知音故里、古琴台,联系你的生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知音的?

2.根据你们的理解,彼此心心相通,牵挂着对方,这样的朋友就是“知音”。(板书:知音)传承到今天的知音文化起源就是2000多年前《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板书:2000多年)知音故里汉阳正在大力推广知音文化,想让知音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传承并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知音文化小小宣讲员”,把知音文化介绍给身边的人。

3.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指名解题。猜猜看,(出示课本中插图)谁是伯牙,谁是子期?

(设计意图: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云游知音故里、古琴台,对“知音”有初步了解。课伊始结合生活经验交流主题阅读感受到的“知音”,唤醒学生情感体验。创设“知音文化小小宣讲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做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诵读文言,讲“知音”

1.当个合格的宣讲员可不容易,先要讲清楚知音的来源,讲好这个故事。讲好故事,先要读好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读好文言文你有哪些好方法?

2.同学们很会学习,读好文言文先要读通顺,接着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资料、联系生活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最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大家已经预习了,会读了吗?要不再练习练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流利。(出示)

学习任务一:我是小小宣讲员,我来讲“知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资料,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预设:

A.声音响亮,读得很流畅。这句话中有个多音字“少”,老师查了字典,读“shǎo”意为“数量少”,读“shào”意为“年纪轻”,这里的“少”读哪一个读音呢?

B.你对照注释知道“少选”指的是极短的时间,“少”在这里是“数量少”的意思,应该读“shǎo”,真会学习,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

C.最后一句话中两个“为”你读得很准: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你为什么这么读?

D.你能根据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会学习。“以为”是“认为”的意思,所以读第二声;“复为鼓琴者”中的“为”是“给”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你能试着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吗?

E.说得真好,认为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理解了意思,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3.读文言文要注意停顿,当我们理解了意思就能读出节奏和停顿。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了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这么短的时间说出了故事的大意,了不起 。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故事理解了,再读一定会跟刚才不同。再练习练习,停顿难不倒你们。(自由读、指名读。)

(2)理解了意思,断句停顿读得多自然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并出示。)

伯牙 / 鼓琴,锺子期 / 听之。方鼓琴 /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 鼓琴,巍巍乎 / 若 /太山。” 少选之间 / 而 / 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 鼓琴,汤汤乎 / 若 / 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 / 破琴 / 绝弦,终身 / 不复/鼓琴,以为 / 世 /无足 / 复为 / 鼓琴者。

(3)同学们发现老师的停顿和你们哪里不一样?我为什么这么读呢?

(4)“哉”和“乎”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表示赞叹和赞美,停顿要略长些。你真会听,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你来试一试。(指名读、同桌读。)

(5)现在你就是锺子期,我是俞伯牙,我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男生接读) 我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女生接读)

(设计意图:温儒敏教授特别指出,古诗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不宜要求太高。这一环节先是读正确,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其简单理解故事、讲讲故事,在理解基础上读出文言文节奏、韵味。教师适时在难处点拨,引导关注语气助词的朗读,使学生习得文言文诵读的方法。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不追求文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形成文言的语感就可以了。这一学习过程,为理解知音文化,做“小小宣讲员”打下语言基础。)

4.读好了故事,我们就要讲故事了。文白对照着把故事印在脑海中,才能讲得流畅。同桌两人,一人说现代文,一人对文言文,试着讲一讲。

(1)同桌互讲,可以看书讲。

(2)真难不倒你们,不看书,还敢讲吗?指名同桌讲。(出示)

伯牙( ),锺子期( )。方鼓琴( ),锺子期曰:“( ),( )。” 少选之间( ), 锺子期又曰 :“( ),( )。” 锺子期死, 伯牙( ),终身( ),以为( )。

(设计意图:温儒敏教授说:“古诗文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当堂成诵。”读百遍,熟成诵,义自现。)

三、想象画面,话“知音”

1.小宣讲员们,不知不觉故事就印在你们的脑海中了,现在我是去知音故里参观的游人,谁来给我讲讲2000多年前发生的知音的故事?

(1)指名讲文言故事。

(2)谢谢你的故事,太精彩了。可是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伯牙子期的故事就能成为知音文化的代表呢?(指名答)

2.你们不愧是“知音文化宣讲员”,博学多才,伯牙是楚国的上大夫,锺子期是位樵夫,伯牙不管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得懂,如此心心相通,心心相印,这可不就是知音吗?(指名板书:心心相通。)现在我们穿越一回,到2000多年前的楚国,你们都当锺子期,去到古琴台,听一听伯牙弹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懂什么?(出示)

学习任务二:我是小小宣讲员,我来话“知音”

(1)默读课文,画出锺子期赞美琴声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如果你就是锺子期,想象说一说:从伯牙琴声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把看到的画面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内选择一个代表汇报。

2.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1)你看到了巍峨高耸的泰山,锺子期,就请你再深情地赞一赞,让我们也看到那高耸的泰山——(指名读、齐读。)

(2)你看到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锺子期,请你再来赞一赞吧——(指名读、齐读。)

(3)锺子期呀,伯牙善鼓,你善听,伯牙心里想的,你全都知道,你真的是伯牙的知音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的起始,是人内心的感动产生的。(播放解说太山、流水象征意义视频资料:太山古代指泰山,流水指江河,古代指长江与黄河。泰山、长江、黄河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志向和气节)。锺子期呀,此时此刻,你还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4)你听出了伯牙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请你再来赞一赞伯牙的高山流水之志——(指名读、齐读。)

(5)身为山野樵夫的你读懂了上大夫伯牙的音乐中表现的“高山流水”,是伯牙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你和伯牙的纯洁友谊也如泰山般万古长青,如江河般延绵不断,是真正的知音。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呢?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他们的知音情——(指 名读、同桌读。)

(6)这段知音情,让《高山流水》成为享誉世界的“绝唱”。(出示资料)

1977年美国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飞船上安装了两张“地球之音”的唱片,这是为外星人特意设计的装置,可以在10亿年后仍发出声音。“地球之音”录有27段音乐, 《高山流水》古琴曲是首选乐曲。有人盛赞:“这是一首人类意识与宇宙共鸣的冥想曲。”

(7)这曲《高山流水》也让这段“知音情”成为千古绝唱。必须再来诵一诵,记住高山流水,记住这段知音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确学习任务,教师适当点拨,自主深度学习就能真正发生。穿越到2000多年前,化身锺子期,把自己化作故事中人,深入人物内心,想象琴声中的美好场景,借助资料,感受伯牙琴艺的高超、《高山流水》的艺术魅力及伯牙的高远志向,引发对知音文化深一步的探究,做一名合格的宣讲员。)

四、迁移运用,传“知音”

1.现在再来讲讲这个文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又来了一位游客,谁来做“宣讲员”?

(1)指名一男生入情境讲故事。

(2)讲得真好,我被伯牙子期之间心心相印的知音情打动了。可我不明白“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他可是一代琴仙,大家都想听他鼓琴,为了锺子期一个人就摔了琴,从此不再弹琴,这岂不是太可惜了?

2.出示:

学习任务三:我是小小宣讲员,我来传“知音”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如果你是锺子期,泉下有知,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你借助资料袋及搜集的资料,写一写你的想法。

3.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片段。

4. 听你们一说,我明白了,作为知音文化的宣讲人,你们不仅了解了2000多年前的知音,伯牙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去祭奠与自己唯一精神共鸣、灵魂相契的知音锺子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珍重友情、信守诺言的品质;还明白了知音文化传承到今天,早已不再局限于朋友之间的友情,它还代表着理解、认可、尊重与等待。

(设计意图:温儒敏教授指出,古诗文教学不可照搬文学史,过分强调字词、主旨理解……针对中高年级,要引导他们会意、感悟,不要给予过多限定,不要提供标准答案。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角色进入,学生结合课前云游所得及资料袋中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有的写道: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如泰山般万古长青,如江河般延绵不断,伯牙是我今生唯一的知音。有的写道:大家喜欢你的音乐,你要化悲痛为力量,把对我的友情融入到音乐中,让每个人都寻到自己的知音。有的写道:我不希望伯牙的音乐才华从此被淹没,相信你能找到另外一个懂你的知音……不管怎样的思考,都值得肯定,2000多年前的“知音”发展到今天,一定会有创新与发展。这一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语文素养,还提升了责任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五、课后延学,发展“知音”

1.主题阅读一:《荀子·劝学篇》《列子·汤问》中“伯牙子期”的故事;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主题阅读二:文白对读《管鲍之交》《陆抗和羊祜》。

3.实地参观知音故里、古琴台,去做一名“小小知音宣讲员”。

(设计意图: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师“心中要有教书育人的蓝图”。做一名合格的“知音文化宣讲人”,课后继续进行主题项目化研究学习,把文言文中故事、人物和知音故里及其他知音故事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俞伯牙、锺子期不再是虚幻的人,而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汉阳古琴台仍在,去看看古琴台,去访一访知音故里,读一读其他的知音故事,以“知音文化故事知多少”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进行生动介绍,使得知音文化在心灵里种下种子,以期若干年后生根发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