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随着农村学校的撤并已经消失了好多村小,而剩下的几所学校也是良莠不齐,发展前景堪忧,最近有机会走访了本地的十几家农村中学,实际了解了学校生存中存在几点问题。
一、从学生层面来看
1.学生的学前教育几乎为零
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很少有机会上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启蒙教育几乎为零。造成孩子接受书本知识的能力很差。众所周知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发孩子的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和识别能力,是一个启智的过程,孩子的各种能力得不到养成和锻炼,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其中有一个学校小升初的数学平均分是二十多分,甚至有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的孩子26个字母也不会认。如何指望这样的孩子能在中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了。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一个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一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这里孩子的习惯怎样呢?个别孩子的学习习惯尚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初中的孩子,年龄大概就十二、三岁,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无论是课堂上的有效听课时间,还是课后的自由时间,都不能有效的利用,有部分上课睡觉或玩耍,课余时间继续游荡闲逛,对学习的事不当一回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听课就具有盲目性,课后不复习,学习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巩固,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要么抄别的同学,要么就抄资料书上的,除了用来应付老师,没有其他作用。
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支撑学生认真学习的支点。但大多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只是懵懵懂懂的长大而已。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打工潮的影响,孩子看惯了不用多读书也能生活的现象,殊不知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与所从事的工种是大有关系的,也与薪酬和辛劳程度有关。一个村子的孩子年龄稍大一些后若不能继续升学就随大人或独自出去打工,至于出门打工的工种,要么是饭店的服务员和帮厨,要么是宾馆的门童和服务生,大多是技术水平低薪水也低的工作,东拼西凑生活也基本能过,看惯了这些孩子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反正以后的日子也能过。另一方面,也与家庭生活好转有关,忽略孩子的教育有关,虽然西吉这个地方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但这几年有了党中央的个样扶贫政策,以及年轻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农民生活大有改善,这几年精耕细作种地的人大大减少,要么出门打工不种地,买粮食吃,要么就是租用机器下种、耕作和收割。孩子参与农活的机会大大减少,日子过的悠闲,孩子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就没有了跳出农门的渴望。从而对学习的热情大打折扣。
4.一些学生处于叛逆期不好管理
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是心理上,都处于从少年到青春的过渡期,也是一个成长和成熟的阶段,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不是很明确,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定位。并且受当前教育思潮的影响,即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要在快乐中学习”。不能有所惩戒和说教,学生要哄着教,否则学生就以离家出走来威胁教师或家长,走访过程中有位校长说道,有次晚上去查学生宿舍,发现有几位学生不在,就去网吧找,果然在网吧,这时学生也准备要回去了,老师也不敢去直接上前招呼,就一路开着车灯,为他们照亮回校的路,直到他们翻墙回到学校,才放心,因为一旦上前去询问,如果他们可能跑掉,慌不择路出了事咋办?当前教师这种不敢管学生,又不得不管的状态十分普遍也十分尴尬。所以这种教师惯着、哄着教出来的学生,又如何使他们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二. 从家长层面来说
1.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
现在还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原因有以下几点,要么经济条件不允许进城,只能留在当地就近读书,但凡有些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转到县城读书,还有些是孩子的父母出门打工去了,只能留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一些孩子身体有毛病的。基于这样诸多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读书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要求孩子把学校免费的饭吃着,身体长着就行,没有特别的要求。
2.家长的储备的知识限制了对孩子学习的监管
即使有些家长不出门打工,留在家里,农忙时种点庄稼,农闲时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顺便来照顾孩子学习,这一部分家长自己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还不识字,无法有效的监管孩子的学习。从学习习惯上无法有效正确培养,从学习内容上也不能有效的指正。除非孩子是特别自觉的。
三. 从教师层面来看
1.老教师工作懈怠,无心钻研教学
一个学校的发展状况如何,一方面在取决于于领导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还在于新老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传承和发扬。发现大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镇学校,年轻老师比较多,而偏远落后的地方上年纪的老师比较多,而这一部分老师的副高级职称大部分已经解决,所以他们对工作比较消极懈怠,缺乏工作热情,不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的创新,不懂也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教学形式,比如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的应用。还有一种现象是比较可怕的,这部分老师不仅自己不思进取,而且还挤兑新教师的发展,对取得一定成绩的老师冷嘲热讽,不以为然。而且对校长的工作也不支持,愿做就做,不做就罢工。这种工作作风是要不得的,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形象,要知道教师工作是一项终身学习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浮夸和自满,
2.新教师缺乏进取精神,或安于现状,或想办法跳槽到其他行业或去县城工作。
进学校的一部分新教师还是爱岗敬业的,面对自己新的工作岗位还是能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一部分新老师的工作热情会消减,一方面是教师的待遇低,被社会所看不起,并且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看到了自己四五十年后的样子,所以提不起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是工作辛苦,起早贪黑,没日没夜,还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动不动还可能被找上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考虑自己的孩子上学的问题,孩子去县城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他们自己也要跟随到城里去照顾孩子,这也是实际存在的后顾之忧。
四、从管理层面来看
1.校长的管理理念没有更新,没有树立一个管理者的应有的胸襟和力度
一个学校是否发展、是否充满生命和活力,关键取决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一个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一定能引领一个团队一个学校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相反,一个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领导班子所带领的团队及学校一定是固步自封,死气沉沉的。所到地方有的校领导怕得罪人,不敢管;有的是领导思想守旧,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不培训自己的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也有一部分校长懒散成性,不愿意深入到教师的课堂去了解学生,了解老师,去到教学一线开展教育活动,甚至有的学科连教研组都没有,老师是如何开展教育工作,怎样才能成长起来?
2.中层干部工作懈怠,各种监管不到位。
一个学校的中层机构如同学校的灵魂,中层如果用转良好,整个学校的氛围就良好,工作就协调。若中层不作为,或乱作为,校长也是束手无策,学校更是散漫无形,曾到一个学校检查,各类文件都无准备或准备不够,中层无法起到上情下达,疏导开通的作用,自然学校工作无法开展,校长也是一脸的尴尬。因此如何协调好中层的工作,是校长的领导艺术,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如何培养一个好的习惯?第一要注重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小到第二要一开始严格要求。比如能严格的遵守学习时间,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就会爱学习和会学习。
2.就是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前提下,把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让互联网也成为我们的教学手段之一,要做到融入自然、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即起到拓宽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应该注重新老教师的知识交替和知识融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但互联网的知识有欠缺,新老师懂得使用互联网+教学带他们欠缺的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系统的课本知识,学校应该注重把这两股力量很好的融会贯通。如何做到以旧带新以新促旧,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学校的教育教学能不断地更新前进。
4.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不但应该注意知识点的传授,而且更应该注意真是点获取的手段和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点更重要。还有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