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心理咨询这条道路上已经两年多,一直坚持不断在学习。从基础理论学习—考证—专业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专业领域(少儿发展心理学)。
接案子不多,之前一直都采用逐字稿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复盘。在框架上难免会把控不足。这次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用思导进行整体把控,逐字稿进行细节矫正。希望这种方式能助我在咨询的道路上更好地成长。
这次案例,缘起是刚入园小朋友连续打人,接到校方可能被退学告知事件。在来访者网络简单描述情况后,我进行了进一步前期案头工作,分析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可能出现打人行为的原因等等。再针对小朋友的发展阶段准备了工作的工具。为确保工作的开展,在工具的准备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也验证了这一点的必要性。
在咨询过程中,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教养方式导致小朋友缺乏沟通技能),确立我们此次工作的目标,同时处理父母情绪,平衡其期待,便于其咨询后更好的完成家庭作业、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完成以上工作后,我明确此次对小朋友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小朋友表达,梳理情绪,了解自己的需要。采用了两种意向对话的方式,oh卡小朋友难以进入的状况下,及时转换为绘画叙事的形式,果然见效很快,小朋友很容易进入了状态。父母也诧异于这种工作方式带来的效果,就此,把方法教给父母,留家庭作业,便于长期巩固,更新教养方式(后期跟踪了解,小朋友咨询后家长没有再接到校方请家长的电话️。小朋友的问题越早处理效果越好哦!)
针对这次咨询活动,有几点是值得我事后反思的。首先,应及时避免父母问题的泛化,这既有利于他们情绪的稳定,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时间节奏的把控,某些环节上有拖沓,没有及时总结;再次,工作平台的及时切换,尤其是幼儿;最后,记录反思方式的更进,思导+逐字稿,有整体有局部,有框架有细节,希望能借助于此,精进技艺,帮助到更多的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