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送娃去扬州上学,顺便抽空去苏州的水乡周庄看了一看。
给我留下独特印象的,除了温婉、古典的水乡,还有一位幽默冷峻的导游。
所有的导游都有共同点, 此处不表,只说他的特点。
首先,这位三十多岁的哥,咋看跟著名的luo翔老师有点像。后来发觉他比罗老师幽默,而且这幽默带着冷气。最初在苏州火车站附近的集中点见到他时,双方“对暗号接头”,这个带眼镜的瘦而不弱的高个男子,只认定我们是他的团员后,就不再热情寒暄,一副高冷的样子。
看着他那副对人“敬而远之”的神态,我心里隐隐担心:这个导游中用吗?
结果,他后来在发放团徽、一路宣介、景物介绍等过程中,常常用言简意赅、含而不露的话语,逗得大家一片大笑,但他从不掺和在里面发出笑声。他的语调、表情,都那么简捷、寡淡,但是效果却往往出其不意。
这种幽默感,不很刻意,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浓烈,恰到好处轻重得当。每每话一出口,先感觉有点冷腔冷调的,但听后总是忍俊不禁,魅力无穷。还没到目的地,一路上他的格调就已明显,不能不让人“爱了爱了”。
其次,他的文化底蕴很厚实。这个导游除了把景区中可看的景观有头有尾的介绍给大家,还尽量多多益善地给大家增加内容,野史也好、传说也罢,常常旁征博引,尽量丰富着一个主题。即使枯燥如古宅及其一口井、一道门槛、一把椅子等小细节,他也在讲了基本内容之后,还给带出诸多典故、成语,甚至留下一丝悬念让人思考。
由于对相关文化的信手拈来,游客纷纷惊叹他的学识。有人大胆地问他的学历,他说自己某大学毕业后,在厌倦了坐班模式,之后出来干导游的!大家记忆犹新的疫情时代过去后,还是干这一行!
难怪,他跟一般那种速成培训的导游,明显不一样,是真爱呀。
第三,他很负责任,看得出是在认真做好一名导游的本职工作。
旅游中,难免有些游客会自由散漫,这时,他就会大声喝令:带黄色标志的,我的团员!都给我围过来,好好听我讲!你可以不听,但别说我没讲过!待会儿我抽问,你答不出来,自己回家查百度去!
34℃的高温天气,呆在没空调的屋子里都热,可我们的导游却要挥舞着队旗,在烈日下边走边吆喝,边讲解景物边擦脸上脖子上的汗。他的上衣应该能拧出水来了。
尽管如此,尽管他声音也沙哑了,但他从不因此而偷懒,景区移步换景,他仍然精神饱满,激情宣讲。
第四,他有自己的特色。有些导游直接按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对目标进行“照本宣科”似讲述,可我们的导游是好老师讲课那般“先启后发”,他往往会先抛出问题,或者设置悬念,让你思考,然后再给出答案,如此导出你的求知欲和听讲欲。
比如他问:
这大宅院中往往有一口井,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谁回答?
古时女子对提亲对象满意或者不满意,她会怎么回答对方?告诉我!
古时候讲的“门当户对”,门与户指什么?哪个同学知道?
这种“好为人师”的表现欲很让他永葆激情;相声演员的潜质,又强烈吸引人去听他说话!
在此之前,我们在瘦西湖跟团,导游是个“年轻”的中年女性。把耳麦发给游客之后,她就走在前头,用平淡的声音,像学生“背书”一般,一个人朝前走去,头也不回,自顾自的把解说词“吐”出来;没有激情,少有互动,感觉就像个机器人。
所以后来遇上这个轻幽默型的导游,感觉他很“另类”,也感觉我们很幸运遇到如此有特色、有文化的导游!
最后,说说私欲。一路上,我们导游对利益之事也不遮掩,反而很直白、淡定。
比如他说他帮我们买演出票,一张票赚十元。他说他介绍我们去吃饭的餐馆,是给他提供免费吃喝的。
但是,他也根本不刻意引导大家去购物、消费之类。他一再强调,根据自身需求,理性开支!
人就这样,你坦然,对方就释然,彼此通透了,就感觉友善了。
出门游,导游真的很重要,特别是游览人文景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游兴和知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