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奇特的一生》主要讲了主人公柳比歇夫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通过56年坚持使用自创“时间统计法”,本职工作和其他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我多次读这本书,因为正如作者俄国作家格拉宁所说,在茫茫人海中,看到这样一个人,你觉得甚至自己都亮了。
自28岁确立人生目标,到73岁走完人生路程,昆虫学家柳比歇夫通过时间花销日记,准确感知时间,一生共发表70来部学术著作,此外他探索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单地蚤一项,共35箱标本,共有13000只,5000只器官切片,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都要多5倍。数字是苍白的,但又让人特别震撼。
世界上最公平的,莫非时间。无论贫穷与富贵,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不差一份一秒。现代的我们,焦虑,忙碌是很多人的常态,感觉我们被时间追着,落荒而逃。读到这本书,我不禁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工作?答案显而易见,为了生活的更好,为了生命更有意义,为了实现人生目标。
当代作家王潇有类似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和《奇特的一生》有相同的观点,如何能生活的更好,答案就是先有工作目标。书名中有奇特二字,但读来就是一个普通人锲而不舍的践行工作目标。我们现在的工作,每天都会有指标考核。但正是这种目标,让我们像挖掘金矿一样带着希望去进行每一项工作,而每个人每天目标的达成,是个人的成功,也是集体的胜利。
有了目标之后,就是如何去实现。众所周知,柳比歇夫不是书呆子,也非苦行僧。他对数学,神学等都深有研究,精通4门语言,热爱旅行和电影,一年能看65部电影,还全部写影评,长期每天睡足10小时。这得益于他的高效率利用时间,实际操作起来,我们也可以借鉴“番茄钟”工作方法,即每30分钟作为一个回合,高效工作25分钟之后,放松5分钟。该工作的时候绝不吝啬,本职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之余,班后也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再有就是正向的工作心态。《奇特的一生》中,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柳比歇夫接到儿子在前线阵亡的消息,当天,柳比歇夫悲痛之余还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当天的既定工作,完全没有因为情绪的变化而放弃。思考和情绪,是我们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优点,但更高明的是工作中放弃过多的思考和情绪波动。有时候,消极的工作心态,让我们疲累不堪,导致不仅没有工作成果,但却比工作本身更累。
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柳比歇夫这般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进行调整,与时间的和解,理顺工作与生活,过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