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有7700多字,阅读时长约27分钟,请多给自己一些耐心!
一、学历
我自己是中专学历,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应都很普通,没什么发展的空间。
相信进入社会的你,也能看到、听到很多学历不高的同龄人,过得比自己好很多。但从大数据、大概率的角度来看,整体依然是学历高的群体生活得更好。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进入社会后,大部分朋友的学历已然定型。一部分在工作、社会中认识到学历的重要性的朋友,会选择接受成人教育或进一步提升学历。
新的学历,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人生起点,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提升学历,也并非对所有低学历群体都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一般而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你为自己学历低而困扰,也觉得学历低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一方面提升学历,能为你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好处。
若两者皆占,那就去提升学历;若两者占其一,提升学历的意义会稍弱一些;若两者皆不占,则提升学历大可不必。
二、自学
对于晚熟的普通群体,进入社会后,当你真正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此时,学习对你来说,也就成为了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随着观念、心态的转变,你开始主动学习能够帮助自己改变的知识与技能。即使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知识点,你也能够一点点耐心地把它啃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能够去学习下“学习力提升”相关的知识与课程,并不断在你的生活、工作中去实践,对你未来的学习过程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你能够把学习力提升的相关知识教给你的孩子,对他们的学习提高以及未来的人生成长,都会是巨大的助力。
三、重视实用
进入社会后,不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群体,想要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都离不开继续学习的过程。只是这个时候,不再是学习学校书本上的那些知识,更多是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及技能,更注重实用性。
每个人梦想拥有的人生不同,知识与技能是否实用,自然也因人而异。
比如诗词书画在大多数普通群体看来,就是不实用、浪费时间。但有的普通群体就是喜欢诗词书画,想要过的就是诗情画意的人生,那花时间、精力、金钱在这些方面,对他而言就是实用、有意义的。
比如诗词大会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南京大学保洁阿姨——吴立娣,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普通群体学习的对象。做着平凡的工作之余,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断精进,你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当然了,作为普通群体,你最应该借鉴学习的,还是身边那些与自己境况类似、却能够从困境或普通平台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相较于成功人士,那些比我们资源少、劣势比我们多,却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更适合作为激励的对象。尤其是那些比我们更出色的残疾人,对于他们,你只会感到由衷的敬佩。
实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去学习掌握那些——对自己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
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同的。比如经历过生命受到威胁的人,会更注重粮食、呼吸、健康、时间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而亦有很多人,却不会觉得这些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
一般而言,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有着群体标准,不同群体的人追求不同,你所在群体中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另一个群体却嗤之以鼻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普通群体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及性价比,不太注重产品品牌的溢价特性,追求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在普通群体眼中,大多数品牌的东西,尤其是奢饰品,往往是十分价钱七八分货,甚至更低。
四、重视基础
欲速则不达!学习知识与技能,尤其是长期才会出成果的,更是要将基础打牢。
小学知识是初中知识的基础,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一知识是高二知识的基础,高二知识是高三知识的基础。唯有前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后面的知识,学起来才会越轻松、越容易。
进入社会后,在改变的道路上,你肯定会接触到“×天让你学会××技能”、“一个月让你成为××样的人”等相类似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么教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要么就是对于精英群体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即使是基础性的内容,几天、一个月的时间,只能说是让你知道了这些知识,但并不代表就掌握了这些知识,因为知识的掌握需要大量地实践与练习。
学会任何一项新技能,除非它非常简单,否则想要快速学会,都需要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精英群体,在接触一项新知识、新技能之前,往往已经学习掌握了大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储备,能够帮助他们以更短的时间学会新知识、新技能,因为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其本质都是相通的。
同理,对于普通群体,之前学习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越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需要花费的时间就会越长。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学一样东西,基础好的人,就是比基础差的人上手更快。
另外,有的课程,本身就不是为小白所设计的基础课程,所以对于小白来说,一方面课程内容难以掌握,一方面也难以实现课程中所说的那种效果。
所以,如果你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时就不要贪快,一定要从基础部分开始学起。基础部分掌握扎实了,再去学深入、复杂的部分,不然其结果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跟着视频或教程去实践,一看就会、一做就废”,也是同样的原因。一样的教程,别人一做就成功,而你却一做就失败,就是因为你在做这件事情之前,相关的经验太少,其中很多的细节你并不了解,才会一做就废。
而那些容易做成的人,因为他之前就有这方面的相关经验,即使视频中有很多关键细节没有讲到,也不会造成他的失败,因为这些细节,人家在之前做事的过程中早已掌握。
除了要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外,还需要你对人生的各种基础有足够的重视,比如精气神、时间、学习、人际、工作、事业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打好了基础,自然能够为你带来相应的名誉、财富与权势。
五、拒绝片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教人改变的信息,告诉你这个很重要、那个很重要,同时每个人说的重点也是不同的。究其原因,我个人的结论是: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越会觉得什么很重要!
比如一个人缺少运气,就会觉得运气很重要;而另一个人不缺少运气,他就会觉得运气不重要。他在前进过程中,在哪块付出的艰辛越多,他就会认为哪块是最重要的!
比如有的群体说学历不重要,对他们而言,学历确实不重要,因为学历和他们取得的成就关系不大,或者对于他们目前的事业、财富,学历已经发挥不了什么助益了,比如顶尖学历的企业家、初中甚至小学学历的有钱人。
而对于那些通过学历,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明显优势、好处的人,自然就会认为学历很重要。比如面试同一份工作的本科生与大专生、相亲市场上的硕士学历与本科学历,都是前者更有优势。
还是之前提到的,精英群体也并不是样样出色。有些方面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就能达成,他们就会觉得这块不重要;有些方面对他们来说很麻烦才能达成,解决掉这块需要付出诸多的艰辛,他们就会觉得这块很重要。
如果你多多了解就会发现,某个大佬觉得很重要的因素,在有的大佬看来却并不重要。就是因为——每个大佬的短板各不相同,对这个大佬来说困难无比的事情,对那个大佬来说却算不上什么。
而对于普通群体,因为我们这也缺、那也缺,所以才会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这个才是真相。
在现实中,我们总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
比如善有善报、善有恶报,这两类相互矛盾的例子,你都会在生活中看到或遭遇,如果让你感到迷茫,就说明你对这些事件的认识并不完善,也并未看到本质。
不论是单独的”善有善报“还是”善有恶报“都是片面的言论,实质上,善既可以有善报、也可以有恶报,完全取决于付出善的结果,结果是好的,就会得到善报;结果是坏的,就会得到恶报。
类似这种片面性的言论,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去理性地分辨。分辨的方法就是——多想一想,多找一找这条言论的特例与反例。
任何一个言论,都有着支持者、反对者以及中立者三个阵营,不管你在哪个阵营,都可以去听听其它阵营的见解,不同的见解能够完善你思维的不足之处!
六、实践出真知
即使是我们认为比较严谨的科学界、医学界、学术界、宗教这些领域,也都存在着大量片面、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的言论。
比如——“21天习惯养成”,这是一个非常早的科学理论,实践过的朋友自然了解,它并不靠谱。但现在依然有大量的书籍与课程,在不断继续传播这个理念。
原因很简单,这个理论是以鱼、狗、小鸡等作为实验的对象,以食物为奖励,得出的实验结论。
这个结论,对于极度贫困、衣食不保、欲望单一的群体,同样以食物作为奖励或许效果显著,因为他们和鱼、狗、小鸡等动物——欲望单一的特性高度类似。
但对于衣食无忧、欲望多变、不断被各种各样刺激所吸引的现代人而言,明显不太行得通。现实中,即使是坚持了十多年的习惯,也会因为现实的某些原因,而决然放弃,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同样的,医学中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得出的很多医学结论,套用在人身上也都是不靠谱的。
还有之前流行的一些科学结论,过一段时间,你就会看到有人在说它是假的、不成立、不靠谱。科学结论也是会过时的,过去的很多科学结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人。
当然,现实中你觉得一个理论对自己没用,但并不代表对于其他群体也没用。这个就是前面说的——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同样的理论,对于不同的群体,效果是不同的。
对于普通群体,你需要去收集的——就是对于普通群体有效的理论。当然,同样是普通群体,个体和个体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你觉得有效的理论,也并不代表对于所有的普通群体都适用。
七、完善系统
不论是任何一个学科,还是接触到的人、事、物,我们对其都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球面的认知过程。
当你的知识结构不断被完善、知识不断被实践的同时,你也就越来越接近事物的真相,之前接收到的那些片面性、虚假性的知识,会被不断完善或破除,看待事物会变得更加的客观、全面。
很多时候,我们学到的,只是某个知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步骤而已,所以必然会出现——怎么做都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时候。
同样,我们对周遭的人事物的了解,往往也只是他们的几个面或几个点而已,所以必然会有新的境况出现,刷新我们的认知。
比如你对一个人,唯有通过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才能对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再比如我们常常会以固化、片面、主观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仁、义、礼、智、信、孝、法律等文化或制度,但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非常复杂、细化而多变的。不同情景下,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学科或知识,比如数学知识,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分,知识在不断被进行着细化,也就导致知识越学越多。
任何一门知识学科、任何一项工作内容、任何一项技能,都包含着诸多的细节,一个关键细节没掌握,就会影响到全局的成败。
又比如知识可以分为“输入—吸收转化—输出”三大部分,先抛开吸收转化这部分不谈,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输出类型的人,即使你在输入部分下了大量的功夫,依然总是会感觉——学到的知识没什么用。
而善于输出的人,即使学到的只是很基础的东西,依然容易让人产生博学的错觉,并容易获取大量的回报。
越往上走,你就越容易体会到“劣势与短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这句话的真意。所以发挥优势的后期,必然是弥补劣势,此时劣势的改善程度,就成为了影响你人生前进与否的关键点。
八、认知格局
人和人之间有着格局大小的差别,格局小的人,关注点仅集中在与自身相关人事物的荣辱得失方面。格局大一些的,关注点会放大到家庭、集体、公司、国家的荣辱得失方面。格局更大的,关注点就会放大到世界、地球、星空宇宙等方面。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往往与个人基本物质与精神的满足程度息息相关。物质的贫乏、心灵的贫瘠,其程度越大,人的格局也就越小、关注范围也就越窄。而物质得到满足、心灵富足的程度越大,人的格局也就越大、关注范围也就越广。
大多数普通群体,对于物质、精神的需求其实并不大,所以他们的格局很容易升级放大。虽然自身处境在外人看来一般,但依然会热心关注集体、国家大事。
另一部分普通群体,对于物质、精神需求要求高,反而不容易升级放大自身的格局,焦点总是放在自身的荣辱得失上。
精英群体中,那些总是对自身不满足的群体,其实也一样,虽然是大多数人羡慕的对象,但他们的格局并不大,同样焦点总是集中于自身利益方面。
人的格局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由小变大再变小,也可以由大变小再变大。比如有的人热心于国家大事,猛然间发现自己过得一塌糊涂,自然关注范围就会由大变小,当自身状况变好了或对自身状况释然的时候,关注范围又开始由小到大。
人的需求也是一样的,人和人基本特质不同,再加上人生变化起伏不同,也就造成有的人先追求物质、再追求精神,当大的意外变化来临时,发觉到拥有的物质让自身无法从容应对,就又会转头去追求更多的物质。
有的人是先追求精神、再追求物质,当得到物质的同时,发觉这些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会重新去追求精神的满足。
总之,人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是在不断循环往复的,哪方面让你感受到贫乏的时候,你就会去对其进行补充提升。
九、观念调和
在前行的过程中,你总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矛盾的点,比如我自己平常很少说话,但是在恋爱中、生活中又觉得多说话很重要,这样就有了矛盾之处。
后来经过不断分析,才发现自己本质是因为对说话多的人不喜欢,所以才说话少、没有多说话的习惯。
后来再经过分析,自己其实并不是对所有说话多的人都不喜欢,只是对那些说话多,但习惯说假话、夸大其词、喜欢挑人毛病的人不喜欢。
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在我的潜意识里将说话多与说假话多、油滑、令人讨厌划等号了,这些不是我所能接受的,所以成长过程中,就慢慢成为了一个少言寡语的类型。
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也就找到了真正有利的改变方向,就是让自己向“说话变多、话语内容真实但不伤害他人”这样的方向去发展。
同样的原理,你也可以将它用在人际、工作、赚钱等方面。
比如在饭桌上,你不想多喝酒,而有的人酒量大,就可能出现别人说你“喝那么点,是不是男人”这样的话。显然你是个男人,但同时你不愿多喝,组合起来就是“我是个不喜欢多喝酒的男人”。
遵从内心的语言和行为是最有力量的,当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做自己的时候,外界压制你的力量就会变弱。
当你弱小的时候,会习惯于把别人的标准当准则;当你内心变得强大时,自然会明白,他人的规则并非唯一,即使你是弱者,遵从自己内心的规则,别人的规则就难以对你产生真正的束缚。
他人的规则对你有利,你就去遵从;他人的规则对你不利,自然就要去遵从内心对自己有利的规则。
比如你自己钱财不多、赚钱能力又差,那些“花的越多、才能赚的越多,越花越有”、“钱是赚来的,而不是存来的”、“及时行乐”等消费主张,对你而言就是不利的言论。
这个社会,一部分的精英群体,在致力于让大众更聪明、更智慧;而一部分的精英群体,则在想方设法,让大众越来越愚笨。因为别人越愚笨,他们就越能轻易地掌控、利用他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十、子女教育
我从小是没有什么自主意识的,脑袋空空,对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没有羡慕的感觉;自己成绩差,也没什么羞耻心;在学校对于考试,从来没有过什么紧张感、紧迫感。
没有想过学习好有什么意义,学习路上没有遇到过让自己开窍的老师,父母对教育也并不重视,多种原因导致自己学历比较低。
我哥哥和弟弟他们从小自主意识要比我强的多,哥哥是本科学历,弟弟也是中专学历,弟弟的中考成绩是可以上个好高中的,只是父母对教育这块并不重视,最终让上了个技校。
教育是有传承的,父母对你有好的教育,那你也就容易把这些好的教育理念、习惯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但对于普通家庭的大多数父母,本身并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及引导,再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难题,需要从头开始学起。
从我的经历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就要去了解孩子的性格,了解其在各方面和别的孩子有什么差异,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培养。
老师在学校的责任,主要是教给孩子相同的知识;而培养孩子变得更好,则是父母的责任。
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之间的差异,主要从精、气、神,三个方面去观察。
精主要看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强健,是否有精力充沛。精越强的孩子,越是外向、好动、身体爆发力强。
气主要看孩子呼吸是否深长?肺活量、胆量是否够大?气越足的孩子,胆量越大。
神主要看孩子的智力、注意力、反应力,神越强,孩子越敏捷,自主意识的觉醒也越快。
精、气、神三者皆强,孩子就越早熟、老成。
孩子小的时候,相互间差别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间的差异,就会慢慢凸显出来了。
如果你察觉到自己的孩子精弱,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持续运动来加强,气弱可以通过强化呼吸来加强,神弱可以通过训练注意力及想象力来加强。
精、气、神的强化都是需要日复一日、不断精进,才能够有质的改变,才能够让你的孩子,追赶上其他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现实中,并非所有早熟的孩子都是学习优秀的,比如有的早熟的孩子很聪明,但心思却不在学习上,而是在游戏玩乐等方面,甚至异常叛逆、经常寻衅滋事、惹事生非,这种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引导。
越是强大的人和势力,越需要打压与约束;自己约束不了自己,就会受到他人的约束。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主要适用于这一群体。
同样,也并非所有晚熟的孩子学习就差,这类孩子,虽然自己对学习没有概念,但老师、父母重视孩子教育、适当引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不错的学习成绩。
越是弱小的人和势力,越需要鼓励与扶持,除了他人的鼓励与扶持,也需要自己的鼓励与推动,越挫越败的群体更应如此。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好,最应该优先去做的——就是让孩子的精气神达到一定的强度,至少让孩子在某方面有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物,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了解到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有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就能够做到自律、主动学习;再加上父母也重视教育,又可以为孩子主动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及资源。双剑合璧,效果自然是最大的。
如果孩子有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即使父母不重视教育,孩子自己也会去主动寻找更好的教育机会及资源,或者引导父母为自己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及资源。
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自主意识,即使家长重视教育,费尽心机为孩子创造各种教育条件及资源,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对于普通家庭,在让孩子了解到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去将精力花费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寻找学习方法与资源方面。
和学习方法、教育资源相比,最重要的还是孩子本身;如果孩子不到开窍的时候,叠加上再好的方法和资源,也只能是见效甚微!
即使再普通的家庭,如果父母能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子女,那子女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就不会差到哪去。
父母可以先教给孩子简单的事情,然后慢慢增加难度,教给他们相对复杂的事情;同时要教给他们遇到复杂的事情时,应该以怎样的观念及心态去应对。
简单的事情和复杂的事情,其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完成它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增加了、需要解决的环节变多了、需要打交道的人事物等等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了。
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因素,想要解决它,应该以怎样的观念、心态、行为、技巧去面对,这样孩子在未来,就能够一步步去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事情。
上面这些,只是大方面的教育观点,对于细节化的、各种情景下该如何进行教育引导的各类知识,去学习相关的书籍与课程会更为有效。
本章话题:
1、你或者身边的其他家长,是通过哪些方法,让孩子了解到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