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参加了武汉市心理安全维护贺岭峰教授的家长培训。
培训开始的导读特别打动我,“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样的孩子!每一个生命如此与众不同,才成就了今天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让我更加确定自己,与其说是为孩子,还不如说是为了内在的自己而参加的培训。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正在经历着陪伴孩子童年期和青春期的母亲,对于贺教授讲的内容感触特别的深,我想说对于一个已经在不断刷新自我认知的人来说,与其说贺教授在传授方法,不如说是在更新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纬度去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贺教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
一、看见
看见时代、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看见未来、看见现在!
二、读懂
读懂情绪、读懂动力、读懂自我、读懂人际、读懂征兆!
三、陪伴
安全陪伴、快乐陪伴、困难陪伴、学习陪伴、闲聊陪伴!
我觉得作为父母首先不要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过于的焦虑,其实我们的焦虑往往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然而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这不禁让我想到孩子做作业时的场景,当我们相处很愉悦,情绪都很稳定的时候,孩子的作业做的又快又好,我做我的家务,她做她的作业,互不打扰,专注而又美好!做完了作业还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今天是不是很棒,是不是可以打很多颗星星!”
当我或者孩子的情绪不太稳定的时候,孩子的作业就会状态百出,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察觉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是隐性的,比如我和孩子之间并没有发生冲突,可能是在其他方面情绪上受到了波动而影响了亲子关系,因为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然而解读能力很弱。或者是孩子可能在学校或其他地方遇到什么问题,情绪还没有及时疏导等等。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它深层次的原因。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怕是在人们看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咿咿呀呀学语时眼睛专注的盯着我们的嘴唇学发音,在他们的内心是琢磨了多久才发出了第一个字的音呢!
还有蹒跚学步时,无数次地跌倒爬起才终于有了站起来迈出第一步的一天!
有很多的成年人都会在跌倒后一蹶不振,所以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学的,就是上进的,就是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的。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观察和学习,用一颗平等而敬畏的心去对待孩子,看见并读懂他的情绪、看见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
还记得孩子刚刚上学的时候,出现了焦虑分离,每次出门都是好好的,可一到校门口和我分开时就开始瑟瑟发抖不愿进去,我和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分析过原因,也和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在家校的通力合作下,她从不愿进校门,到后来的时好进坏;再到后来把她送到校门口里面自己可以进去;再到后来,只要送到校门口的家长守护区,她就会自己进去了。我们看到了她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看到了她自己其实也在为此努力,这不正是陪伴的力量吗?陪伴并不是拖着孩子、拽着孩子往前走,而是让孩子长出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曾在与孩子的“战斗“中连连战败,但回头想想,我更在意的是孩子的什么?我希望他们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父母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难道不是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吗?然而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却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前几天看到有关Zappos创始人谢家华的报道,心中为之震撼,19岁毕业哈佛,24岁身价过亿,却沉迷笑气……最终发生意外。一个如此优秀如此有天赋的人,一个在旁人看来是如此成功如此羡慕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意外,也许他的原生家庭教育就成了大家的范本。教育真的不是看当下,是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的未来,我们不需要提前预设孩子的三六九等。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要培养的是希望他是内心足够有力量的孩子,而不是浮于术和表面的优异,是不是就不那么容易焦虑了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本自具足,我们要做的不是塑造而是发掘。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一颗没有标签的种子吧,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种子提供环境(土壤)和养料,并拔除杂草。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种子会开出什么花,或让它在哪个季节开花,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