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也是一种美好-------智元微库在扉页里这样写道。今日介绍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能将我们的兴趣爱好---阅读的那些书进行优化利用。
关于书名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How To Take Smart Notes》,如果正常翻译也许该是《如何做聪明的笔记》、《如何明智地做笔记》,但是译者陈琳却将其完美地翻译为《卡片笔记写作法》,副标题《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一下子让这本书更加有了灵魂,在市场上推广时也变得更加容易找准目标用户,比如象我,爱好读书,阅读速度不错,阅读范围够广,坚持这么多年纸质书阅读,但是输出却只是最多在朋友圈发表一个短短的荐书小短文,拍个封面照而已。
读第一遍
前些日子开始介入如何动手将阅读的输入转化为输出,也尝试按照书评的格式写了几本书,但还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起先认为是思维能力不够,于是学习了《金字塔原理》,接下来也动手用幕布工具搭建一些流程与框架,把写作任务逐步目标化,有了一些小起色,大任务框架有了,写作动力也有了,看起来工作量还不少呢。好了,现在就是具体操作的问题了,怎么进行写作呢?怎么高效地写出连接度(书中理论与个人体验以及社会观察之间的连接度)更高的好文章呢?这个问题也让我困惑了一段时间。所以,我需要一些工具,我相信一定有。
在书店的推荐柜台看到这本书,于是赶紧入手。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如饥似渴,恨不得一口气将其中的方法收括囊中。没想到,拆开书后的一个小时,有点让我茫然不知所措,因为第一遍翻了一下这本书,完全没什么感觉。
难道不应该介绍卡片笔记写作法吗?
卡片长什么样?
难道不应该拍个照,举个例吗?
可惜,整本书里没有一张图片来传达这些具体的信息,有点失望!
读第二遍
第一次读,不知所云,但我不甘心,于是搁置了一天,再次拿出来琢磨。
书里有个小册子,是实践篇。因为小,所以我认真翻了一下,被开始的几句话吸引了。“这本书不但能改变人们对写作的看法,也能彻底改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管理知识体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虽然之前有在一些书中读到过,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有所渴求。接着往下看,有很多新颖的观点让我不得不驻目。比如,知识体系的管理分三个阶段:输入、输出和实践。通过卡片式笔记,不仅是简单的摘抄方法的输入,而通过自己的转述来内化性输入。还有,零碎性的笔记经过不断输出,正因为有这些小知识点挂在一个结构上,许多知识点就能顺势提取,聚沙成塔。诸如此类的观点还有,卡片式笔记写作法还是一种量化的知识积累,日积月累地不断投入、不断积累,建立知识卡片之间的连接。通过时间的积累,知识也能达到复利效果。啊,原来,卡片盒的效果就是这样体现出来了。
这一天的阅读,我找到了我想关注到的一些“工具”词汇,比如 flomo, 于是我赶紧在手机APP上搜索并下载安装了这个工具。我以为从这本书里我已经快速得到了我想要的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工具,里面一定有一些分类卡片样的东西,我可以把我自己的输入输出分门别类储备进去。好了,今天就琢磨到这了。
读第三遍
英译版的书有时候就是有一点反中国人阅读的正常思维,这本书的排版都是英文式,每一段中间隔一行,每一段前面也不会空两格而是顶格。倒是比较保持了原文的纯汁纯味,但我相信德国作者申克‘ 阿伦斯一定有他的精华点,所以我打算再认真探索一次。因为即使flomo是一个中文版本的卡片笔记工具,我也深刻明白工具是由人的思维支配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我还需要从书中学到精华。
于是,老老实实再翻开这本书,从头开始。书中的绪论和原则篇都是对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一些理论与原则的探讨,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试图向读者证明在使用一个工具之前,必须要关注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元素,否则读者是无法适应这种工具并将其个性化运用的。啊,啊,这才是作者真正架构的精华呀,现在我算是领会了。
这本书介绍的方法是一种关联而分散的,自下而上,而不是传统教育者们推崇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让我心头一颤。《金字塔原理》解决的问题是让我们在输出时不知道如何将碎片整理好,那就从核心思想、主要观念来出发,逻辑结构出来了,再往里面填充信息。但象我们这种平时阅读比较多、感悟也很多的读者,如果把平时的阅读积累添加了碎片式零散式卡片记录的习惯,信息资源就已经非常丰富了。所以,如果基于这些资源,有了连接,自然而然地输出大量的内容岂不是更高效更充实更不易半途而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对这本书肃然起敬。
简言之
这本书非常适合平时有阅读积累、但还没有找到高效的输出方法,跃跃欲试的朋友们。
我们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习惯,在前期阅读学习时,以一种比较聪明的方式来开始记笔记(这样其实就是英文的书名了),也就是卡片笔记法,这些宝贵的资源就是我们日后进行写作产出源源不断供给的宝藏。那么,我们就不得不理解,卡片式笔记写作法的原型人物卢曼,为何可以凭借这种方法,从公务员变成了社会学教授,他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高产写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怎么样,他有一个知识复利的宝藏盒,是不是特别厉害?
好了,介绍到这的时候,我不得不推荐这本书给我带的颠覆性认知了。这本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性的工具书,别想一上来就轻车熟路找到一些方法或步骤来教你如何记笔记,如何创造卡片等捷径。作者为什么一上来系统地介绍这种写作法的原理与理论,是想让我们从根本上掌握这个工具的要领,有了工具,大家就可以只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有核心差异的创作上,比如思考、理解、创新等。
最后,再补充一点,我特意把书里提到的很多APP,都在APP store里寻了一遍,因为是德国作品的原因,有一些是找不到的。还好,我找到了flomo, 印象笔记等工具。于是赶紧开了帐号,并开始实践起来。
我向来是一个快速行动者,尝试了一天后,我的印象笔记里已经增加了非常非常多的卡片了。我相信,工具永远只是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便利,但是思维与创新才是灵魂。所以,这本书,我将作为工具放在手边,时不时再翻一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希望你在我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