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是对外在世界的描述,用更为广阔的感觉去体会它。这是一种体会,是开拓感知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文辞中的比喻、拟人、隐喻等都是在此多出现。
一个练习
观察一下一个物体外在的轮廓,从上中下,左中右,前后的位置,观看。并尝试运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听一下,用鼻子闻一下,用皮肤感触一下,用舌头感知一下。
一朵雏菊
看到一朵山岩上的雏菊,远远的望着,她的清香飘了过来,浓茶一样的浅浅的苦味弥漫在口中。我身处其中,有一些特别的感觉,我说不清,有点模糊。我留意到心里有些感动,风起了,她在摇摆,我也在感受到风,我的皮肤也起了一层温润的被触摸的感觉,她也在摇摆。我和她好像都在风里,我想象自己也处于这花丛中,自己的皮肤也被这花枝触摸,就像碧绿的纱裙拂过。一阵阵感动传递上了来,身体记起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知道,我记住了这一刻。无论我想不想记住,我的身体所有感官都记住了这一刻。经常做这样的练习,以至于可以带走“她”。存于记忆中。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回到这片空间,记起她的样子和所有的感觉。
一朵烛光
摇曳着,闪烁着,酥油灯光一层一层的光芒散发出来,一圈圈光晕荡漾着,我凝视着它。我自己身处在黑暗中,这光明显得很特别。那是不一样的感觉,暖暖的、亮亮的,我看到外圈有虚空一样的幻动,还偶尔有七彩,中间是黄色的亮泽,我内心里涌动着很多特别的感觉,是一种类似感动吗?我沐浴在这光中,想起这是母亲在明亮温暖的触摸我的皮肤吗?,暖暖的,轻轻的若有若无的心里如同光一点点亮起来,灯光摇曳,这是母亲的呼吸吗,轻轻吹过我的耳梢。好像母亲的面庞出现在光里,无处不在的怀抱着我,外面也没有黑暗寒冷了。
上面两个例子都出现了人这个形象。我的理解是心象(接近自体客体的意识凝聚),这是一个带有感情的意像,这些意象融合了我自己内心对这样的形象的内容的需求,也唤醒了某些身体的记忆。
就像上文我举例的样子,一朵花儿,一个烛光,都有一种亲和力量。儿童的王国乐园:比如爱丽丝游记。还有是小精灵的故事。它们是虚幻的,但是,更是真实的,我们的心需要它们。就像虽然没有真实人的存在,但是我可通过幻想获得了和母亲一样的真实的品质:温暖和关照。烛光的光线、暗夜下的光明,都在唤醒身体的记忆,当专注的看着它的时候,身体开始有了变化,而在记忆中此时的心象,一方面是这些元素的集合而成;另一个方面,也开始汇聚与此有关的感觉、能量。在表述上,可以理解为新的建构过程。当这部分的建构形成的时候,会以象的方式出现在心里,就是上文中描述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我体会到心一方面受外在的事物和事件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它自己也有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超越了真实的客体世界,超越了时间,它需要这个体系的滋养,外在世界给予它是好的,外在世界没有的,它也依然可以获得。这可能就是我描述分享的一个力量。通过这样的练习,获得来自环境的感知,进而超越外在的环境。这样的超越是通过提升自己的内在感知实现的。
再者,关于心象,我没有用心像来表达,而是心象。我认为一切象都是与自己的本我有关的,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象可以体现在梦里,幻想里,想象里,甚至是发呆出神里。当然,在自由联想中也是有的。
自体客体这样的词汇,我想那一时刻这个体会也如同自体客体了吧?
在这样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看下面一首诗。可以将我们练习的运用到上面。
一轮明月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如母众生的脸庞,映在我的心上。
—仓央嘉措
这是一个清冷的冬天的夜晚,月亮格外的亮,它从村子东边升起来的时候,地上便如霜一样的银辉洒了开来。我走在胡同里,一边是墙的暗影,一边是银辉的雪亮,月光照在我身上,那明亮的、温润的清凉触摸着我,我走到哪儿,她都跟我到哪儿,她照看着我,在暗夜的原野上。我的恐惧渐渐不见了,虽然这片原野上有很多黑色的影子,但是月亮和月光也是同时存在的。她的目光轻抚我的衣裳,我看着她,有无限的勇气和力量,不再怕黑了,突然感觉到感动和力量,眼泪都要流下来,那像是我的妈妈。—月光的印象
1:静坐 观看一块石头/木片/金属/海螺等;闻闻它的味道;放在耳朵听一下。
2:轻轻握在手里,感受它的质地、重量,带给手的感觉。
3:再轻轻的托住,感受它的气息。
4:触到它,告诉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