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博士版本:
善行者无辙迹,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眇要。
罗博士解读:
老子本章讲公司人力资源的“人才观”。
善行者无辙迹,善数者不以筹策:
善于走路的人走过以后没有车辙痕迹;真正擅长算数的人不一定就要依赖计算的工具。
这里是指做事不设区别,不设形名。为什么出门就要有车辙印记?我出门可以不坐车呀,为什么我算术一定要依赖工具?我也可以心算呀。
启发:我们如果只按一个方向方式想事情,就会总有一种结果,特别是我们依据自己的阅历,很容易自己形成自己的惯性思维,这个就好,那个就不好。老子是在教我们要善于变换角度去看问题,不要坚持用惯性思维去思考,因为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
举例1:罗博士跟毛宁是同学,小时候罗博士看毛宁不学习,总去训练,心里还在取笑他想“哼,你不好好学习,看你以后怎么办”,那时候罗博士认定了“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但是没想到后来人家毛宁也闯出了一方天地。
举例2:清华大学的李健。
举例3:我们通常只吃萝卜,把萝卜缨子都扔了,但其实萝卜缨子治疗喉症的疗效更好。
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
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头和钥匙,也能使你打不开它。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扣,也一样是你解不开它。所以真正悟道的领导者只善于救人,而不会放弃人,每个人都是有用的,同样也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老子这一句话说出了慈悲的普度众生的心理,和环保的思想。
启发: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来让我们得到提升的。我们的胸怀要宽广,世界是多元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其特点,并无好坏的标签,我们如果能用多元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好处,我们就不会钻牛角尖,路就会越来越宽阔。
举例1:稻盛和夫说他自己创业51年来,没有主动辞退过一个员工,就在七十年代经济危机时,稻盛和夫公司的订单量下滑90%,这时稻盛也没有辞退过员工,而是该上班的上班,剩下90%的员工去学习,打扫厂房等等,最终一起度过了难关。
举例2:罗博士在本科时,和几个城里来的孩子们比较要好,经常一起玩儿,而农村来的几个同学经济一般,也就不参与出去玩儿,但是他们就学习。等到四年过去后,拉开差距了,有的同学连英汉词典都能背下来,而罗博士说他自己心里装的却全都是酒局、人际关系等等,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优点,甚至有可能你讨厌的人恰恰是因为你不具备他身上的优点,所以你才讨厌的。
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这种状态叫做隐藏不露的聪明智慧。因此那些善良的人,是高明的领导者主要带领的队伍;那些看似有问题的人,是有道的领导者的后备队伍。(只要稍加培养、引导、改变,就会变成“师”了,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人皆能为有道的领导者所用)
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才,就是你能不能把他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古代有太多“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举例:罗博士爆料自己过去连渣男都算不上,曾经跟父母要钱,父母不给,就跟父母说“早晚有一天,你们的钱都是我的,为何不早点给我,让我早点幸福呢”。他说他这样的混账话都说过,37岁还问父母要钱花呢,说自己自私、贪婪、乖戾等,但是当他去北京读中医博士时,一下子被小他十几岁的同学们给改变了,开始学习各种国学经典,曾经读《金刚经》一下子顿悟到要“给予”,后来慢慢地自己就改变了。所以人是会变的,每个人走上道后,都会变成“善人之师”成为正规军的,要么给他换个位置,要么在他原有的位置去培训和提升。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眇要:
如果你不珍视自己的主要队伍,不珍爱作为后备队伍的资源,虽然你有很多聪明才智,但也是处在迷局之中,这就是用一只眼睛看问题,看不到事情的重要部分。
眇:一只眼睛瞎的状态。
每一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公司的领导应该多具备一些培养人才的耐心和信心。生活中,我们也更应该用欣赏和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光去看待人,这样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与正能量。
举例:有的老师只在乎学习好的孩子,不管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后备之资),这是不合适的。
启发:放下比较心,换个角度,公平地看待身边的人,跟你不对付的人,如果你能看到他的优点,会发现他有很多值得你学习的部分,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慢慢转换,或许会从敌人转化成朋友。
记得点赞哦~
以上正文内容均来自喜马拉雅听上罗大伦博士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如果我总结的文字有差异或者不到位的地方,那的确是果然童鞋目前的理解有限,跟罗博士无关,还望大家谅解。